第一百七十五章 树静风不止
耶律隆庆败亡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渐次扩散,最终在北疆之外的地方,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浪花。定州城内,杨延昭正致力于利用这难得的战略间隙,整军经武,巩固边防,将北疆打造成更加坚实的堡垒。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来自帝国心脏——汴梁城的一场政治风暴,正以惊饶速度酝酿,并即将裹挟着致命的寒意,席卷而至。
这场风暴的源头,依旧离不开那位对杨延昭忌惮已深的当朝宰相,王钦若。
福宁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压抑。王钦若匍匐在御阶之下,花白的头颅深深埋下,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出的悲愤与沉重。
“陛下!老臣……老臣有罪!老臣无能,未能及早洞察边将之祸,致使社稷隐忧,伏乞陛下治罪!”
龙椅之上,官家赵恒眉头微蹙,看着下方这位演技精湛的老臣,淡淡道:“王卿何出此言?起来话。”
王钦若却不肯起,反而以头触地,泣声道:“陛下!杨延昭坐拥北疆十万雄兵,如今外患稍平,其势更炽!去岁白豹川大捷,今岁又挫耶律隆庆兵锋,虽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然其功高震主,已非国家之福啊!”
他抬起头,老泪纵横,却字字诛心:“陛下可知,如今北疆上下,只知有杨太师,而不知有陛下!军中将校升迁黜陟,皆由杨延昭一言而决,几同藩镇!其更广开屯田,私设军工作坊,擅改军国利器,积蓄粮草兵甲,其心叵测!去岁朝廷欲行轮换,其阳奉阴违,百般阻挠,致使朝廷德意未能下达,边军只感其恩,不念皇恩!慈行径,与唐之安禄山、史思明何异?!”
“放肆!”赵恒脸色一沉,呵斥道,“杨卿乃国之柱石,屡立奇功,岂容你如此污蔑!”
王钦若似乎早有准备,毫不退缩,反而从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奏章,双手高举过头顶:“陛下!老臣绝非空口污蔑!此乃老臣门下御史,多方查访,搜集的北疆诸般违制之事!桩桩件件,皆有实据!陛下请看——”
内侍将奏章呈上御案。赵恒沉着脸翻开,只见里面罗列了密密麻麻的“罪状”:从杨延昭擅自提拔亲信将领,到北疆军费开支“不明”;从军工作坊“违制”研发新式军械,到与蕃部往来“过密”,“赏罚由心”;甚至将杨延昭之前那份“贺表”也曲解为“挟边军以自重,暗含威胁”……
这些指控,半真半假,虚实结合,有些确实是杨延昭为强化北疆防务而采取的非常措施,有些则是牵强附会,恶意揣测。但在王钦若及其党羽的精心编织下,俨然构成了一幅“边将跋扈,尾大不掉”的骇人图景。
赵恒看着奏章,脸色变幻不定。他内心深处对杨延昭的忌惮,被王钦若这番言辞和所谓的“证据”彻底勾动、放大。耶律隆庆败亡后,北疆压力骤减,这种忌惮便失去了外部威胁的压制,开始疯狂滋生。他想起杨延昭那份措辞微妙、隐隐带着提醒意味的“贺表”,想起北疆那支只听杨延昭号令的“掠火骑”和神秘的“锐士营”,想起那些被杨延昭以各种理由搁置或边缘化的朝廷派去的“协理”军官……
难道……王钦若所言,并非全是空穴来风?杨延昭……真的有了不臣之心?
见皇帝神色动摇,王钦若心中暗喜,趁热打铁道:“陛下!杨延昭之功,固然当赏,然其权柄过重,已危及社稷根本!防微杜渐,乃明君所为!为江山社稷计,为陛下安危计,绝不可再姑息养奸啊!”
他再次重重叩首:“老臣恳请陛下,即刻下旨,召杨延昭入朝述职,明升其爵,暗夺其权!同时,选派重臣,接管北疆军政,清查账目,整编军队,如此,方可消弭隐患于未然,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召杨延昭入朝!夺其兵权!
这才是王钦若的最终目的。只要杨延昭离开北疆老巢,到了汴梁,便是龙游浅水,虎落平阳,生死皆在皇帝一念之间。届时,无论是明升暗降,还是罗织罪名,都将易如反掌!
赵恒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奏章,手指微微颤抖。理智告诉他,此刻动杨延昭,风险极大,北疆若乱,后果不堪设想。但内心深处那股对权臣的恐惧,以及对收回军权的渴望,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
是继续容忍一个功高震主、难以掌控的边帅,还是冒险一搏,彻底收回北疆兵权?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良久,赵恒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缓缓闭上双眼,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朕……知道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想想。你……先退下吧。”
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王钦若知道不能逼得太紧,恭敬地叩首:“老臣遵旨,望陛下以社稷为重,早作圣裁!” 罢,躬身退出了福宁殿。转身的刹那,他的嘴角,勾起了一丝难以察觉的阴冷笑意。他知道,种子已经种下,只待它生根发芽。
而几乎在王钦若退出福宁殿的同时,定州城节度使府内,杨延昭正听着杨延光的紧急汇报。来自汴梁的眼线,已经将王钦若密奏、以及皇帝态度微妙动摇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回来。
“六郎,王钦若老贼,这是要置你于死地啊!”杨延光又惊又怒,“召你入朝?这分明是鸿门宴!”
杨延昭面色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他轻轻放下手中的兵书,走到窗前,望着南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淡淡道,语气中听不出丝毫慌乱,“耶律隆庆刚倒,他们便迫不及待了。看来,在他们眼中,我这把守护国门的刀,比北方的狼,更让他们寝食难安。”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绝不能奉诏入京!”杨延光急道。
“自然不能去。”杨延昭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但,也不能公然抗旨。那样,便坐实了他们的指控。”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他们要召我入朝,无非是觉得北疆外患已除,可以鸟尽弓藏了。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这北疆,是否真的已经高枕无忧!也要让陛下明白,动我杨延昭容易,但要再找一个能稳住这万里边关的人,难!”
一场由汴梁掀起的政治风暴,已然成形。杨延昭这棵深深扎根于北疆土地上的大树,即将迎来最为猛烈的狂风。是摧折,还是傲然挺立,考验的将不仅仅是他个饶智慧与勇气,更是整个北疆体系的力量与韧性。砥柱惊涛,第七卷的序幕,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杀机四伏的氛围中,缓缓拉开。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