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余波定疆
耶律隆庆叛军在内外夹击下的彻底崩溃,以及其本饶不知所踪,标志着这场席卷辽国半壁江山的惨烈内战,暂时落下了帷幕。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宋、辽、夏三国,在各方势力中激起了迥然不同的反应。
定州节度使府内,当最终确认的战报送达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即涌起的便是难以抑制的振奋。北疆最大的威胁,那个曾挥师南下、兵临雁门的契丹名王耶律隆庆,已然身败名裂,其麾下十余万精锐或灰飞烟灭,或作鸟兽散。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将骤减。
“太师!此乃佑我大宋,佑我北疆啊!”杨延光难掩激动之情,“耶律隆庆一倒,辽国元气大伤,至少三五年内,绝无力大举南犯!”
众将亦是纷纷附和,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经此一役,北疆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然而,杨延昭的脸上却并未有多少喜色。他平静地听完了战报,目光扫过兴奋的众人,缓缓开口道:“耶律隆庆败亡,固然可喜。然,诸位莫要忘了,猛虎虽去,狼群犹在。”
他走到巨大的北疆舆图前,手指划过辽国广袤的疆域:“萧耨斤、萧孝穆扶持幼主,虽胜,然其威望不足以服众,辽国内部诸王、各部族,经此内乱,离心之势更显。一个虚弱而内部纷争不断的辽国,其行为或许更加难以预测。或许无力大举南下,但规模的边境摩擦、纵兵抢掠以弥补内战损失,恐怕只会更多。”
他的手指又移向西线:“还有李元昊。此人狼子野心,绝不会因我西线胜而收敛。如今辽国大乱,他更无东顾之忧,必然全力经营河西,窥伺我关郑西线之患,恐将甚于往日。”
最后,他的手指轻轻点在霖图上汴梁的位置,虽未言语,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外患稍缓,内忧或许便会浮出水面。王钦若等人,绝不会坐视北疆借此机会进一步坐大。
一番冷静的分析,如同冷水浇头,让众人发热的头脑迅速冷却下来。是啊,耶律隆庆的败亡,并非一劳永逸,只是将复杂的棋局推入了下一个阶段。
“太师,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杨延光肃然问道。
杨延昭沉吟片刻,条分缕析,下达了一系列命令,旨在抓住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巩固和壮大自身:
“第一,北疆防务,不可因辽国内乱而有丝毫松懈。各军轮战休整制度照常,戍堡工事继续加固,斥候侦察范围甚至要进一步扩大。要让辽国新的掌权者知道,我北疆,依旧是一块他们啃不动的铁板!同时,严密监控边境,若有辽国溃兵或股部队扰边,坚决打击;若迎…耶律隆庆或其残部试图南投,务必谨慎处置,查明真伪,第一时间报我决断。”他敏锐地预见到了耶律隆庆败亡后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
“第二,西线战略,转为主动防御。命令石普、李士彬,利用横山现有堡寨体系,稳扎稳打,逐步清剿境内西夏势力,巩固对新附蕃部的控制。目标是让横山成为一道屏障,而非战场。告诉杨延训,‘掠火骑’主力西调,归石普节制,专司应对西夏骑兵袭扰,以骑制骑!”
“第三,内部整军,乃是重中之重。”杨延昭语气加重,“借此外患稍平之机,大力推行军功授田、抚恤制度化。将此次西线战功、以及北疆历年有功将士,再次详细造册,该赏的赏,该升的升!尤其是那些在轮换风波中表现忠诚、能力出众的中下层军官,要大胆提拔!我们要让北疆上下清楚地看到,功名但在马上取,前程皆由战功论!而非系于汴梁一纸文书!”
这是他进一步强化北疆军队向心力和独立性的关键一步,旨在建立一个以战功和能力为核心、相对独立于汴梁文官体系的晋升通道。
“第四,屯田与军械,加速进校五弟(杨延环),你的担子更重了。要趁着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储备更多的粮草,打造更多的军械,尤其是神臂弩和‘铁鹞甲’。我们要让北疆的仓库满溢,兵甲犀利,方能应对未来任何变局。”
“第五,”杨延昭看向杨延光和王贵,“汴梁方面,不可不防。四哥,你负责与朝中旧部及那些倾向于我们的官员保持联络,朝中动向,尤其是关于我北疆的议论,需及时掌握。王贵,你的‘锐士营’,部分力量可以转向对内,监控那些朝廷派来的‘协理’军官,以及可能存在的汴梁眼线。我们要做到,身在北疆,耳通汴梁。”
一番部署,涵盖了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各个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既充分利用了耶律隆庆败亡带来的战略喘息期,又清醒地认识到潜在的威胁与挑战,未雨绸缪,步步为营。
众将心悦诚服,齐声领命。他们深知,跟随这样一位目光深远、思虑周全的统帅,北疆方能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杨延昭的命令下达,北疆这架庞大的机器,开始向着新的目标高效运转。边境线上,宋军旌旗招展,戒备森严,无声地宣示着力量;广袤的屯田区内,军民协力,开垦播种,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深处的军工作坊里,炉火熊熊,敲打之声不绝于耳,锻造着守护家园的利刃;而那张无形的情报网络,则如同敏锐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捕捉着任何可能影响北疆安危的信息。
耶律隆庆掀起的惊涛骇浪已然平息,但其留下的余波,却深远地影响着北疆的未来。杨延昭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强大的掌控力,成功地驾驭着这股余波,将其转化为巩固边防、积蓄力量的契机。他不仅是大宋北疆的守护神,更是这片土地命阅总设计师。
第六卷的浪涌于此告一段落,北疆迎来了一段表面平静,内里却加速整合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长河之中的暗流从未停歇,西夏的威胁,辽国的变数,汴梁的猜忌,依旧如同悬河之剑。杨延昭与他的北疆,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必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考验。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