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曹操从长安向北征讨杨秋,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曹操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留下来安抚当地百姓。
十二月,曹操从安定返回,留下夏侯渊驻守长安。任命议郎张既为京兆尹。张既积极招抚流亡的百姓,恢复各县的建设,老百姓都很感激他。韩遂、马超造反的时候,弘农、冯翊很多县都响应他们,只有河东的百姓没有二心。曹操和马超等人隔着渭水对峙,军队的粮食全靠河东供应。等到马超等人被打败,河东剩下的粮食还有二十多万斛,曹操于是给河东太守杜畿增加俸禄,让他享受中二千石的待遇。
扶风人法正担任刘璋的军议校尉,刘璋不重用他,而且一同客居益州的同乡也看不起他,法正心里很郁闷,一直不得志。益州别驾张松和法正关系很好,张松自恃有才能,觉得刘璋没能力成就大事,常常暗自叹息。张松劝刘璋和刘备结交,刘璋问:“派谁去合适呢?”张松就举荐了法正。刘璋派法正去,法正先是推辞,假装不得已才去。回来后,法正跟张松刘备有雄才大略,两人就密谋拥戴刘备做益州之主。这时曹操派钟繇向汉中进军,刘璋听后,心里很害怕。张松趁机劝刘璋:“曹公的军队下无敌,如果他借着张鲁的资源来夺取蜀地,谁能抵挡呢!刘豫州刘备,是您的同宗,又是曹操的死对头,还善于用兵。要是让他去征讨张鲁,张鲁肯定会被打败。张鲁一破,益州就强大了,曹操就算来了,也没办法。现在益州的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自恃有功,骄横跋扈,有谋反的心思。如果不请刘备来,敌人从外部进攻,百姓在内部造反,咱们肯定得败。”刘璋觉得有道理,就派法正率领四千人去迎接刘备。主簿巴西人黄权劝道:“刘左将军刘备很有名气,现在把他请来,如果以一般下属的待遇对待他,他肯定不满意;要是以宾客的礼节相待,可一个国家容不下两个君主,要是客人安稳得像泰山,那主人就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不如闭关自守,等待时局清平。”刘璋不听,把黄权外放到广汉做县长。从事广汉人王累,为了劝谏刘璋,把自己倒挂在州城门上,刘璋还是一点都听不进去。
法正到了荆州,私下给刘备出主意:“凭您的杰出才能,趁着刘璋懦弱,张松又是益州的重要人物,在内部响应您,拿下益州,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刘备有些犹豫,拿不定主意。庞统也对刘备:“荆州现在荒芜残破,人口稀少,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操,很难有大的发展。现在益州人口上百万,土地肥沃,财富充足,如果能把它作为根基,大业就有望成功!”刘备:“现在和我势如水火的,是曹操。曹操做事急切,我就宽厚;曹操残暴,我就仁爱;曹操诡诈,我就忠诚。凡事和曹操反着来,才能成功。现在要是为了一点利就失信于下,这怎么行呢?”庞统:“现在是乱世,本来就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就能平定下的。况且兼并弱、攻打昏昧的势力,用武力夺取,再用仁义治理,这是古人都认可的做法。如果事情成功后,封给刘璋一块大的封地,怎么能失信呢!今要是不拿下益州,终究会被别人占了便宜。”刘备觉得庞统得对。于是留下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让赵云兼任留营司马,自己率领几万步兵进入益州。孙权听刘备西进,就派船来接妹妹,而孙夫人想带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回东吴,张飞、赵云带兵在江上拦截,才把刘禅抢了回来。
刘璋下令各地好好招待刘备,刘备进入益州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刘璋前后送给他的财物不计其数。刘备到了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捶胸叹息道:“这就是人们的‘独自坐在穷山上,却放只老虎来保护自己’啊。”刘备从江州向北,顺着垫江水来到涪县。刘璋率领三万多步兵和骑兵,车马、帐篷、帷幕光彩照人,浩浩荡荡地去和刘备会面。张松让法正告诉刘备,可以在会面的时候袭击刘璋。刘备:“这事不能这么仓促!”庞统:“现在借着会面的机会抓住刘璋,您就不用大动干戈,轻松就能平定益州。”刘备:“刚进入别饶地盘,恩德和信誉还没树立起来,这样做不校”刘璋推举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双方带来的将士互相往来,在一起欢快地吃喝了一百多。刘璋给刘备增派兵力,还给他大量物资,让他去攻打张鲁,又让他统领白水关的军队。刘备的军队扩充到三万多人,战车、铠甲、武器、物资都很充足。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向北到了葭萌关,却没有马上攻打张鲁,而是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评论
汉末风云:权谋博弈与时代抉择的历史切片
这段史料如同打开了汉末乱世的一幅立体画卷,其中既有军事征伐的铁血交锋,也有权臣谋士的暗流涌动,更暗藏着王朝更替的历史密码。透过字里行间的权力博弈,我们能清晰看到各方势力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与战略抉择。
曹操在平定关中后的治理举措,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的成熟手腕。他对投降的杨秋 “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这种怀柔政策远比单纯的军事镇压更能稳固新征服地区。而对京兆尹张既 “招怀流民,兴复县邑” 的肯定,以及为河东太守杜畿增秩的奖励,凸显了曹操集团 “重实效、轻虚名” 的治理理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粮食储备成为决胜关键,河东郡在战争中贡献的二十余万斛余粮,不仅支撑了前线战局,更印证了曹操 “以农养战” 策略的成功,这种重视后勤、奖赏能吏的制度设计,为曹魏政权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益州的暗流涌动则演绎着另一种乱世逻辑。法正与张松的失意与密谋,本质上是人才与庸主之间的尖锐矛盾。刘璋作为益州之主,既不能识别人才(“璋不能用法正”),又缺乏战略远见,其统治早已失去精英阶层的支持。张松劝降的言辞堪称汉末版的 “Sot 分析”,他精准点出刘璋面临的外部威胁(曹操南征)与内部危机(诸将骄豪),将刘备包装成 “宗室救星”,最终促成刘璋引狼入室。而黄权 “一国不容二君” 的警告与王累 “自倒县于州门” 的死谏,更反衬出刘璋的刚愎自用与益州统治阶层的深刻分裂,为后来刘备取蜀埋下伏笔。
刘备入蜀的过程则充分展现了乱世枭雄的权谋艺术。面对法正 “犹反掌也” 的诱惑与庞统 “大业可成” 的劝,刘备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他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的自我定位,并非单纯的道德标榜,而是基于乱世生存的品牌塑造。在荆州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刘备深知 “信义” 二字的战略价值。但庞统 “兼弱攻昧,逆取顺守” 的谏言,最终点破了乱世生存的残酷真相 —— 道德光环必须服务于现实利益。刘备 “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的举动,看似与 “取蜀” 目标相悖,实则是以最成本完成权力交接的高明策略,这种 “先立人设、再谋实利” 的操作,尽显政治老手的深沉城府。
值得玩味的是各方人物的命运轨迹:法正从失意幕僚到开国功臣的逆袭,张松从州中股肱到密谋内应的转变,黄权、王累等忠臣的无力回,共同构成了乱世人才的生存图鉴。在那个 “良禽择木而栖” 的年代,个人才华与平台选择的结合程度,直接决定了人生结局。刘璋集团的人才流失与刘备集团的人才汇聚,本质上是两种政治生态的较量,也是 “得人才者得下” 的生动注脚。
这段历史最深刻的启示在于:乱世之中,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曹操的务实、刘备的隐忍、刘璋的昏庸,共同谱写了汉末权力游戏的基本规则。当法正的密谋遇上张松的内应,当刘备的雄略撞上刘璋的懦弱,历史的走向早已在这些关键抉择中悄然注定。而那些被裹挟其中的百姓、将士与谋士,不过是在时代洪流中努力寻找自身位置的逐浪者罢了。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