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顺症歌
顺证在痈疽初起时,症状由逐渐变大,开始出现怕冷、高热,局部逐渐焮红疼痛。如果正气强盛,痈疽的顶部就会高肿突起;若气血充盛,痈疽的根部就会收束且颜色红赤。阳证的痈疽一般在十四左右脓液成熟并破溃,阴证的痈疽则要二十一左右脓液才开始形成。已经破溃的痈疽,有正常的腐肉气味但没有恶臭味,这样腐肉容易脱落,新肉容易生长。患者饮食逐渐增加,即便疮疡的形状较大,最终也不会有危险。无论老少、强壮或虚弱之人,治疗都能成功。
【注释】痈疽刚开始发作时,症状从逐渐变大,逐渐出现怕冷、高热,局部渐渐疼痛且焮红。正气强盛的,痈疽顶部会高肿突起;气血充盛的,痈疽根部会收束且呈现红色,这就是顺证。阳证的痈疽在十四左右,脓液就会成熟,因为阳证发展迅速;阴证的痈疽一定要等到二十一,脓液才开始形成,因为阴证发展迟缓。已经破溃的痈疽,如果只有正常的腐肉气味而无恶臭味,那么腐肉容易脱落,新肉容易生长。患者饮食自然会增加,即便疮疡形状较大,最终也不会有危害。“腌气”,就是俗称的哈拉气(指腐肉正常的气味)。
痈疽逆症歌
逆证表现为痈疽初起如黍米大却不知疼痛,肿块漫肿且无热感,顶部塌陷平坦,还未到破溃之时就出现白头,质地坚硬,患者舌干烦躁,疮疡难以生出脓液。若肌肉肿胀而疮体凹陷,颜色如猪肝般紫暗,同时伴有遗尿、直视(眼睛直视不动)、撮空(手指不自觉地抓物动作)等症状,眼神透露、精神短少,身体蜷缩、循衣摸床(意识不清时手不自觉地摸衣服被子),嘴唇及口角发青,面色如涂了油脂般光亮,皮肤干枯,嘴唇发白、腹部胀满,出现这些情况必定难以存活。已破溃后,内部坚硬而外皮破烂,腐肉脱落后心烦,脓液清稀,新肉不长且气味臭秽,头部低垂、颈项软弱,面容憔悴。阳证患者指甲发青必定是生机断绝,阴证患者两颧发红则生命必然终结。若鼻子出现烟煤样黑色,伴有谵妄胡言,新肉如板片般僵硬,腹泻不止,面色如土黄,耳朵干枯发黑,人中沟抽缩变平坦。嘴巴张开,出气多而进气少,几乎无回返之气,鼻孔随着呼吸扇动,汗出如珠且不易消散,血水如同肺中痰液般胶凝。肌肉绽裂、出现烂斑,神志混乱,满面黑气笼罩庭部位(额头),疮口持续溃烂,内部好似镶嵌着葡萄,眼眶周围弥漫着浓重的黑气。以上这些症状,无论痈疽处于肿胀还是破溃阶段,只要出现其中的情况,都属于凶险之症。
【注释】痈疽刚开始时,形状像黍米,患者没有疼痛感觉,肿块弥漫肿大且不发热,顶部塌陷,还没破溃就出现白头,按压时感觉坚硬,舌头发干且烦躁不安,这些逆症表现,疮疡肯定不会化脓。肌肉肿胀但疮体不肿反凹陷,颜色像猪肝一样紫暗,这表明毒邪已经深陷。如果再出现遗尿、眼睛直视不动、精神外露且精神短少、手指不自觉抓物、手不自觉摸衣服被子、嘴唇及口角发青、面色光亮如涂脂、皮肤干枯、嘴唇发白、腹部胀满等各种恶候,肯定没有生机。痈疽破溃后,内部坚硬外皮破烂,腐肉脱落后心烦,脓液清稀,新肉不生长,气味臭秽难闻,头部低垂、颈项软弱,面容憔悴,阳证患者指甲发青,阴证患者两颧发红,甚至到眼眶周围弥漫浓重黑气等症状,无论毒疮是处于肿胀还是破溃状态,只要出现上述几种症状,都属于凶险且难以治疗的病症。
痈疽辫肿歌
虚证的肿表现为漫肿,实证的肿表现为高肿,火邪导致的肿皮肤发红且光亮,焮热僵硬,寒邪引起的肿坚硬如木,颜色紫黯发青,湿邪所致的肿,肿在深部时按之如烂棉,在浅表则起光亮水疱,破溃后流黄水,风邪造成的肿皮肤拘皱不红,肿势宣散浮浅,有微热微疼之感,痰邪导致的肿软如绵、硬如馒,不红不热,肝郁气滞造成的肿不红不热,坚硬如同石头的棱角,形状像岩石般凸起,气肿用手按压,皮紧而内软,遇到喜事则肿消退,遇到恼怒则肿增大,无红热现象,皮肤颜色正常,跌扑损杉致的瘀血肿,突然肿大且大热,胖胀但不红,产后或闪挫导致的瘀血肿,瘀血长期停滞于经络,突然发作时坚硬不热,微微发红,若将要破溃且脓已形成,其颜色必定发紫。
【注释】人体的气血,循环流动不止,稍有壅滞,就会出现肿的症状。然而肿有虚肿、实肿、寒肿、湿肿、风肿、痰肿,有因肝郁气滞导致的肿,有气肿,有跌扑损伤造成的瘀血肿,有产后与闪挫引发的瘀血肿,各种肿的形态各不相同。比如虚肿,呈现漫肿的状态;实肿,则是高肿;火肿,皮肤颜色红且光亮,有焮热、僵硬之感;寒肿,肿势坚硬如木,颜色紫黯发青;湿肿,皮肉感觉沉重下坠,肿在深部时按之如同烂棉,在浅表时则起光亮的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风肿,皮肤有拘皱且不红,肿势宣散浮浅,伴有微热、微疼;痰肿,软如绵、硬如馒,不发红也不发热;肝郁气滞导致的肿,不红不热,坚硬得如同石头的棱角,形状像岩石般凸起;气肿,用手按压时,皮肤紧绷而内部柔软,遇到喜事肿就消退,遇到恼怒肿就增大,没有红热现象,皮肤颜色和正常时一样;跌扑损伤造成的瘀血肿,突然肿大且大热,肿胀但不发红;产后与闪挫引发的瘀血肿,瘀血长时间停滞在经络中,突然发作时坚硬不热,微微发红,如果脓已形成且将要破溃,其颜色必然发紫。各种肿的形状就是这样,不能一概而论。
痈疽辫痛歌
轻痛多在肌肉皮肤表层,重痛则在骨骼筋脉之间。虚痛在饥饿时加剧,没有胀满闭塞之感,喜欢被人揉按,揉按后能暂时缓解。实痛在吃饱后加剧,常有胀满闭塞的情况,害怕别人触碰按压,疼痛难以言表。寒痛喜欢温暖,痛处皮肤颜色不变;热痛皮肤焮红疼痛,遇冷会感觉舒适。脓痛时会有怕冷高热,肿处有鼓起且按下去后又弹起的感觉。瘀痛是隐隐作痛,溃破后疼痛情况会改变。风痛和气痛都表现为疼痛部位游走不定,不过风痛如针刺,气痛也似针刺,需仔细分辨。
【注释】疼痛是由于气血不通畅,但疼痛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有轻痛、重痛、虚痛、实痛、寒痛、热痛、脓痛、瘀血凝结导致的疼痛、风痛、气痛等区别。轻痛,是肌肉皮肤部位的疼痛,位置较浅;重痛,是疼痛深入到筋骨,位置较深。虚痛的人,肚子饥饿时疼痛加剧,没有胀满闭塞的症状,喜欢别人揉按,揉按后疼痛能暂时缓解;实痛的人,吃饱后疼痛加剧,同时伴有胀满闭塞,害怕别人靠近按压,疼痛得不出话。寒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变,皮肤颜色没有改变,遇到温暖的环境就感觉舒适;热痛,皮肤颜色焮红,遇到寒冷的环境就感觉舒适。脓痛时,会出现怕冷高热,肿处有鼓起增长的态势,按压后会弹起。瘀血凝结导致的疼痛,刚开始时隐隐作痛,有轻微的热感和胀感;将要溃破时,颜色微微发紫且疼痛,溃破后就不再疼痛。风痛,疼痛部位游走速度很快;气痛,疼痛部位流动不定,刺痛让人难以忍受。各种疼痛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能不详细辨别。
痈疽辫脓歌
痈疽尚未形成时,适宜采用消散和托毒的方法;已经形成后,应当辨别是否有脓。用手按压患处坚硬,这是没有脓的表现;按压不热,没有脓,若发热则有脓。按压时感觉非常软,可知脓已成熟;若半软半硬,明脓还未完全形成。按压后手指抬起,患处立即恢复原状,表明已有脓;若不能恢复,则无脓,此时气血必定极度虚弱。用力深按后迅速鼓起,里面是稀黄水;深按后缓慢鼓起,里面是坏污脓。按压时感觉坚实且疼痛剧烈,里面是瘀血;按压时感觉空虚且不痛,里面是气。轻轻按压就疼痛,可知脓在浅表;重重按压才疼痛,明脓在深部。皮薄能剥起,脓必然浅;皮肤不高突,脓必然浓稠。一般痈疽疮疡,应先流出稠厚的黄白色脓液,接着流出桃花样红色脓液,然后流出淡红血水。肥胖之人脓宜多,消瘦之人脓宜少,反之则应探究是否有病情变化的凶险情况。浓稠的黄色脓液表明正气充实,稀薄的白色脓液明正气虚弱,若流出粉浆样或污水样的脓液,必定难以存活。出汗后脓液秽臭尚可治愈,若脓已流出但身体仍然发热,治疗往往难以成功。
【注释】凡是查看痈疽疮疡,若其外形还未完全形成,就使用内消的治法;若外形已经形成,就采用内托的治法,此时应当辨别脓的有无以及深浅。用手按压患处,感觉坚硬,这是没有脓的迹象。按压时不热,就是没有脓,发热则表示有脓。按压时感觉很软,明里面的脓已经成熟;若呈现半软半硬的状态,明脓还没有完全长成。按压后手指抬起,患处马上恢复原状,明有脓;若不能恢复,就是没有脓,这种情况表明气血极度虚弱。用力深按后,患处迅速鼓起,里面的是稀黄水;深按后缓慢鼓起,里面的是坏污脓。按压时感觉坚实并且疼痛厉害,里面必定是瘀血;按压时感觉空虚且不痛,里面必定是气。轻轻按压就痛,明脓在浅表部位;重重按压才痛,明脓在深部。皮肤很薄且能剥起,脓肯定在浅表;皮肤颜色没有变化,且不高突,脓肯定浓稠。一般来,痈疽疮疡,应当先流出黄白色的浓稠脓液,接着流出桃花样的红色脓液,再接着流出淡红色的血水。肥胖的人,脓液应该多一些;消瘦的人,脓液应该少一些。如果肥胖的人脓液少,明肌肉没有腐烂;消瘦的人脓液多,明肌肉已经败坏,这些都不是好的现象。再者,一般正气充实的人,多流出浓稠的黄色脓液;正气虚弱的人,多流出稀薄的白色脓液;半虚半实的人,多流出浓稠的白色脓液。还有,若流出的脓液像粉浆、像污水,这被称为败浆,属于无法医治的病症,生命必定难以维持。只有出汗后脓液秽臭的情况还可以治愈,如果脓已经流出,但身体仍然持续高热,治疗也难以取得效果。这是因为痈疽得到脓液,就如同伤寒病得到汗一样,出汗后反而高热的,是伤寒病情恶化;脓流出后身体仍然高热的,是痈疽病情恶化。
痈疽辫痒歌
痈疽初起时出现瘙痒,多因风热之邪所致;破溃之后瘙痒,可能是脓液浸泡,也可能是疮口冒风;快要愈合时瘙痒,是因为新肉生长,此时若感觉痒如虫爬,表明气血充足。
【注释】瘙痒大多与风邪有关,但也各有不同原因。凡是肿疡刚开始的时候,皮肤出现瘙痒,这是风热相互搏结造成的。破溃之后出现瘙痒,程度较轻的是由于脓液浸泡,严重的是因为疮口被风邪侵袭,所以会突起疙瘩,形状像米粒。抓破之后,如果流出的是津液,这是脾湿的表现;如果流出的是血水,这是脾燥的表现。如果是快要愈合时出现瘙痒,是因为刚开始肿的时候,肌肉气血阻滞,很少有气血流通,等到快要愈合的时候,气血逐渐充足,滋养新生长的肌肉,所以会出现瘙痒。不过,一定要痒得像虫子在爬行一样,才算是恢复良好的表现。其他像疥癣引起的瘙痒,都属于风邪侵犯,不要和痈疽的瘙痒混为一谈。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