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五十八,从公元209年(己丑年)到公元213年(癸巳年),共五年。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己丑年)
春,三月,曹操的军队抵达谯县。
孙权围攻合肥,过了很久都没攻下来。孙权打算亲自率领轻骑兵去突袭敌人,长史张纮劝道:“打仗这事儿啊,兵器都是凶器,战斗更是危险的事。现在您仗着自己年轻气盛,轻视强大凶狠的敌人,全军上下,没有人不为此提心吊胆的。就算您能杀敌斩将、拔取敌旗,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可这是副将该干的事儿,不是主将应该做的呀。希望您能克制像孟贲、夏育那样的匹夫之勇,胸怀称霸称王的大计。”孙权这才打消了念头。曹操派将军张喜带兵去解合肥之围,过了好久还没到。扬州别驾楚国人蒋济悄悄向刺史建议,伪造一封张喜的书信,四万步兵和骑兵已经到了雩娄,还派主簿去迎接张喜。安排三批人带着这封信去告诉城中的守将,其中一批人成功入城,另外两批被孙权的士兵截获。孙权信以为真,急忙烧掉围城的营寨,撤兵离开了。
秋,七月,曹操率领水军从涡水进入淮河,再从肥水出来,驻军在合肥,还开凿芍陂,组织士兵屯田。
冬,十月,荆州发生地震。
十二月,曹操的军队回到谯县。
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灊县、六县发动叛乱,曹操派荡寇将军张辽前去讨伐,将他们斩杀;并让张辽和乐进、李典等人率领七千多人驻守合肥。
周瑜攻打曹仁,打了一年多,双方伤亡都很大,最后曹仁弃城逃走。孙权任命周瑜兼任南郡太守,驻军江陵;程普兼任江夏太守,治所设在沙羡;吕范兼任彭泽太守;吕蒙任寻阳县令。刘备上表,奏请朝廷任命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正好刘琦去世,孙权就让刘备兼任荆州牧,周瑜还把长江南岸的土地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营地,并把它改名为公安。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孙权的妹妹才思敏捷、性格刚猛,有她几位兄长的风范,身边有一百多个侍婢,都手持刀剑侍立两旁,刘备每次进入内室,心里都直发怵。
曹操暗中派九江人蒋干去劝周瑜投降。蒋干凭借出色的口才在江淮一带独树一帜,他穿着普通的衣服,戴着葛布头巾,装作是私下出行,去见周瑜。周瑜出门迎接他,一见面就:“子翼,你可真是不辞辛苦,不远千里渡过江河,是来替曹操当客的吧?”接着就带着蒋干,一起巡视军营,参观完仓库、军备物资、武器装备后,回来设宴饮酒,还把侍者的服饰、珍贵的玩物展示给蒋干看。周瑜对蒋干:“男子汉活在世上,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在外遵循君臣的大义,在内如同骨肉般亲密,我的话、提的计策都能被采纳,祸福与共,就算苏秦、张仪重生,又怎么能改变我的心意呢?”蒋干只是笑笑,始终没提劝降的事。回去后,蒋干向曹操汇报,称赞周瑜气度不凡、情趣高雅,不是言辞能离间得聊。
丞相掾和洽对曹操:“下的人,才能和品德各有不同,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节俭朴素要是过了头,用来要求自己还可以,但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可能就会错失很多人才。如今朝廷里有一种风气,官员要是穿着新衣服、乘坐好车,就被认为不清廉;要是不注重仪表修饰、衣服破旧,就被认为廉洁。以至于士大夫们故意弄脏自己的衣服,把车马服饰都藏起来;朝廷里的大官,有的甚至自己提着饭盒去官府办公。树立教化、观察风俗,贵在秉持中庸之道,这样才能长久。现在推崇一种让人难以做到的行为标准,来约束各种各样的人,勉强去做,肯定会疲惫不堪。古代的重大教化,关键在于顺应人情事理。凡是那些偏激怪异的行为,往往容易隐藏虚伪。”曹操觉得他得很有道理。
评论
建安十四年的历史进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与政治画卷,在魏蜀吴三方的角力中徐徐展开,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乱世之中的谋略与格局。
在合肥之战的博弈中,孙权的冲动与张纮的冷静形成鲜明对比。张纮 “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 的谏言,点出了主将与偏将的本质区别 —— 主将的价值不在于逞匹夫之勇,而在于运筹帷幄的全局思维。这场心理战的转折点,在于蒋济的伪信之计。四份援军的虚假情报,通过 “一部入城、二部被截” 的巧妙设计,精准击中了孙权久攻不下的焦虑心理,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以信息差制造战略误判的智慧,成为冷兵器时代心理战的经典范例。
曹操在这一年的军事部署则体现出稳扎稳打的战略定力。从三月驻军谯县,到七月引水军入淮、开芍陂屯田,再到十二月回师谯县,一系列动作围绕合肥形成战略闭环。芍陂屯田的决策极具远见,通过军事与农业的结合,将合肥从单纯的军事据点升级为兼具防御与补给功能的战略枢纽,为后续对吴作战奠定物质基础。而张辽讨平陈兰、梅成叛乱后,与乐进、李典屯守合肥的安排,更凸显出曹操对这一战略要地的重视。
荆州战场的局势演变深刻影响着三国格局的走向。周瑜历时一年苦战击退曹仁,不仅扩大了孙权在荆州的势力范围,更通过南郡、江夏等地的分封,构建起东吴的西部防御体系。刘备则借刘琦之死顺势接管荆州牧,屯兵公安的举措既巩固了自身势力,也为日后 “借荆州” 埋下伏笔。孙权以妹联姻的政治操作,表面是巩固联盟,实则暗藏玄机 —— 那位 “才捷刚猛” 的孙夫人与持刀侍婢的威慑场景,生动揭示了政治联姻背后的紧张关系,也暗示着孙刘联媚脆弱性。
周瑜拒蒋干降的典故,成为忠义品格的千古绝唱。面对蒋干的游,周瑜没有疾言厉色的驳斥,而是通过展示军事实力、倾诉君臣相知之情,以 “苏、张复生不能移其意” 的决绝态度,彰显了乱世中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追求。蒋干最终 “称瑜雅量高致” 的评价,不仅是对对手的尊重,更反衬出曹操试图离间孙吴核心关系的失败。
和洽向曹操提出的人才观,在乱世中具有特殊意义。他反对以 “衣裘敝坏” 作为廉洁标准的极端做法,主张 “贵处中庸”“通人情” 的用人原则,实则触及了人才选拔的本质问题 —— 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必然导致虚伪盛校曹操对这一建议的认可,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务实精神,这种兼容并蓄的人才理念,正是曹魏能够在北方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纵观建安十四年的历史片段,无论是军事攻防中的心理博弈,还是政治联盟中的利益权衡,亦或是人才选拔中的理念碰撞,都清晰展现了三国时代的核心特质:在乱世的洪流中,谋略、格局与人心的较量,始终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暗藏着对时势的判断与对未来的规划,而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正悄然勾勒出三国鼎立的雏形。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