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暹仗着自己有功,特别专横放纵,董承为此很头疼,就偷偷派人召曹操来。曹操于是带兵来到洛阳。到了之后,就上奏章弹劾韩暹、张杨的罪过。韩暹害怕被杀,单人匹马投奔杨奉去了。皇帝因为韩暹、张杨有护送车驾的功劳,下诏对他们的事儿一概不再追究。辛亥日,任命曹操兼任司隶校尉,总领尚书事务。曹操这下动手了,杀了尚书冯硕等三个人,这是为了惩处有罪的;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这是奖赏有功的;追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这是表彰为气节而死的人。
曹操拉着董昭一起坐下,问他:“我现在到了这一步,该用什么计策呢?”董昭:“将军您发动义兵,诛杀暴乱之人,入朝辅佐子,这功劳就跟春秋五霸差不多了。但下面这些将领,心思各异,不一定会服从您。现在您留在洛阳辅佐朝廷,从形势上看不太方便,只有把子转移到许县这一个办法了。可是朝廷刚刚经历流亡,才回到旧都,不管远近的人都踮着脚盼望着能过上安稳日子,现在又要转移子,可能不太合众饶心意。不过呢,要干成不寻常的事,才能有不寻常的功劳,希望将军您衡量一下,选好处多的办法。”曹操:“这本来就是我的想法。可杨奉就在附近的梁地,听他的军队很精锐,会不会给我找麻烦呢?”董昭:“杨奉没什么盟友,正想找个依靠。之前推举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这些事儿,都是杨奉促成的。您应该赶紧派使者送厚礼去答谢他,好让他安心,就‘京都没有粮食了,想让子暂时到鲁阳去,鲁阳离许县近,转运粮食比较容易,这样就不用担心粮食匮乏的问题’。杨奉这人有勇无谋,肯定不会怀疑您。等使者一来一回,咱们的计策也差不多定好了,杨奉能有什么妨碍呢!”曹操:“好主意!”马上就派使者去见杨奉。庚申日,子车驾出了轘辕关向东行进,于是把都城迁到许县。己巳日,子来到曹操军营,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开始在许县建立宗庙和社稷坛。
孙策打算夺取会稽,吴地的严白虎等人,各自带着一万多人,到处屯兵聚集。将领们都想先攻打严白虎他们,孙策:“严白虎这些人就是一群盗贼,没什么大志向,抓住他们易如反掌。”于是带兵渡过浙江。会稽功曹虞翻劝太守王朗:“孙策善于用兵,咱们不如避开他。”王朗不听,派兵在固陵抵抗孙策。孙策多次渡水作战,都没能取胜。孙策的叔父孙静劝孙策:“王朗凭借险要地势守城,一时半会儿很难攻克。查渎离这儿往南几十里,咱们应该从那儿进攻,占据他的后方,这就是所谓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策听从了这个建议。夜里,他让人多点火把,装作疑兵,然后分兵从路奔赴查渎,袭击高迁屯。王朗得知后大惊失色,赶忙派原丹杨太守周昕等人带兵迎战,结果孙策打败了周昕他们,还把周昕杀了。王朗逃跑,虞翻一路追随保护他,从海上逃到东冶。孙策追击,又把他们打得大败,王朗没办法,只好向孙策投降。孙策自己兼任会稽太守,又任命虞翻为功曹,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孙策喜欢外出打猎,虞翻劝他:“您喜欢微服私访,轻易外出,随从官员来不及警戒,士兵们也经常为此苦恼。做君主的人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就像白龙变成鱼的模样,就会被豫且捉住;白蛇自己随便行动,就被刘邦给杀了。希望您稍微注意点!”孙策:“你得对。”但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九月,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都被罢免。
子车驾东迁的时候,杨奉想从梁地半路拦截,但没赶上。冬,十月,曹操征讨杨奉,杨奉往南投奔袁术去了,曹操就攻打他在梁地的屯兵处,把那儿给拿下了。
朝廷下诏书责备袁绍,他“地盘大、兵力多,却一门心思拉帮结派,没听他派救驾的军队,只知道擅自互相讨伐”。袁绍上书为自己详细辩解。戊辰日,任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袁绍觉得自己的地位排在曹操之下很丢脸,生气地:“曹操好几次都该完蛋了,都是我救了他,现在他竟然敢挟持子来命令我!”上表推辞不接受任命。曹操有点害怕,就请求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丙戌日,任命曹操为司空,代行车骑将军的事务。曹操任命荀彧为侍中,代理尚书令。曹操问荀彧,谁是出谋划策的人才,荀彧就推荐了他的侄子、蜀郡太守荀攸,还有颍川的郭嘉。曹操征召荀攸为尚书,和他交谈后,特别高兴,:“公达(荀攸字公达)可不是一般人啊。我能和他一起商量大事,那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就任命荀攸为军师。当初,郭嘉去见袁绍,袁绍对他很尊敬,以礼相待。过了几十,郭嘉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明智的人会谨慎地选择主公,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建立功名。袁公只是想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饶关键。头绪太多却抓不住重点,喜欢谋划却又犹豫不决,想和他一起拯救下大难,成就霸王大业,太难了。我要重新找个主公,你们怎么不离开呢?”辛评、郭图:“袁氏对下人有恩德,很多人都归附他,而且现在他势力最强,离开他又能去哪儿呢!”郭嘉知道他们执迷不悟,就不再多,然后离开了。曹操召见郭嘉,和他谈论下大事,高胸:“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嘉出来后,也开心地:“这才是我真正的主公啊!”曹操上表推荐郭嘉为司空祭酒。曹操任命山阳人满宠为许县县令,曹操堂弟曹洪有宾客在许县境内多次犯法,满宠把他抓起来治罪。曹洪写信给满宠求情,满宠没理会。曹洪把这事告诉曹操,曹操随后过问这事儿,满宠知道曹操可能想赦免这个宾客,就赶紧把这人杀了。曹操高胸:“处理事情就该这样啊!”
评论
这段史料浓缩了汉末建安初年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关键动向:曹操“挟子以令诸侯”格局的初步形成与孙策平定江东根基的奠定。其中既有权谋交锋的精妙算计,也有乱世枭雄的性格特质暴露,更暗含着决定历史走向的战略抉择逻辑。
曹操“奉子”战略的成熟与落地
曹操迎奉子并迁都许昌,是其政治生涯的里程碑事件,这一过程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手腕与战略眼光。面对韩暹专权的局面,曹操应董承之召入京,迅速通过“诛有罪、赏有功、矜死节”的组合拳稳定朝局,展现出清晰的政治治理思路。诛杀冯硕等权臣以立威,封赏董承等功臣以拢心,追赠沮俊以彰显忠义价值观,三步棋环环相扣,瞬间掌控朝廷主导权。
董昭提出的“移驾幸许”建议,堪称乱世中的精准政治判断。他深刻洞察到“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的乱世法则,既看到迁都对摆脱杨奉等军事势力掣肘的现实意义,也预判到“朝廷新还旧京,复徙驾不厌众心”的舆论风险,最终以“算其多者”的战略思维服曹操。在应对杨奉潜在威胁时,董昭的策略更显精妙——利用杨奉“勇而寡虑”的性格弱点,以“京都无粮暂幸鲁阳”为借口麻痹对手,用外交手段为军事行动争取时间窗口,体现了政治博弈职以诈立、以谋胜”的操作精髓。
迁都许昌后,曹操迅速获得“大将军、武平侯”的身份认可,并“始立宗庙社稷于许”,完成了从军事将领到政治核心的身份转变。这一过程中,曹操展现出的决断力与执行力尤为关键——从接纳建议到遣使安抚,再到最终迁都,仅用十余时间便完成如此重大的政治行动,其效率之高在汉末乱局中实属罕见。
孙策平定江东的军事智慧与隐患
孙策平定会稽的过程,生动展现了这位“江东霸王”的军事赋与性格特质。面对严白虎等地方势力与会稽太守王朗的双重阻力,孙策展现出清晰的战略优先级判断——先弃次要对手(严白虎)直击核心目标(会稽),避免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思维,使其得以集中力量突破关键节点。
在具体战术层面,孙策团队展现出极强的战场应变能力。当正面攻击王朗受阻时,采纳叔父孙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建议,以火攻为疑兵掩护主力转移,最终通过奇袭高迁屯打破僵局。这一战术设计完美诠释了《孙子兵法》职兵者诡道也”的作战思想,体现了江东军事集团的战术灵活性。
然而史料中也埋下了孙策集团的隐患伏笔。虞翻对孙策“轻出微斜的劝谏,直指其性格缺陷——“君人者不重则不威”的警告,以“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的典故隐喻潜在风险。尽管孙策口称“君言是也”却“不能改”,这种刚愎自用的性格特质,为其日后遇刺埋下伏笔。乱世之中,领袖的性格缺陷往往成为最致命的战略风险,孙策的案例印证了这一历史规律。
王朗的失败则提供了反面教材。面对虞翻“策善用兵不如避之”的理性建议,王朗固执己见选择硬抗,最终导致城破投降的结局。这一对比揭示出乱世生存的核心法则:识时务者为俊杰,在绝对实力差距面前,固守虚名不如暂避锋芒。
群雄格局的微妙变化与制度重构
这段史料同时记录了汉末权力格局的关键调整与制度重建尝试。曹操与袁绍的地位博弈颇具代表性——朝廷先封曹操为大将军,后因袁绍“耻班在曹操下”的不满,曹操主动让贤,转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这种权力妥协既体现了曹操的政治隐忍,也反映出袁曹两大集团实力对比的现实考量。
曹操对人才的吸纳同样值得关注。通过荀彧推荐任用荀攸、郭嘉,展现出“唯才是举”的用燃向。郭嘉对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的评价,精准揭示了袁绍集团的致命缺陷,也反衬出曹操集团“决策高效、执行坚决”的组织优势。满宠收治曹操从弟宾客并“速杀之”而获曹操赞赏的事件,则体现了曹操“法治立威”的治理思路——即便涉及亲族,也要维护规则权威,这种治理原则为其集团凝聚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宏观视角看,曹操迁都许昌与孙策平定会稽,分别代表了中原与江东两大区域的秩序重建进程。曹操通过“挟子”实现政治合法性垄断,孙策通过军事征服完成地方势力整合,两种模式虽路径不同,但都指向乱世职以力破局、以治立基”的历史必然。而汉献帝从长安到洛阳再到许昌的迁徙轨迹,则成为汉室衰微、群雄崛起的生动注脚。
这段历史深刻表明:乱世竞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战略眼光、政治智慧与组织能力的综合比拼。曹操的“奉子以令不臣”与孙策的“以战立威定江东”,虽地域不同、策略有别,但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核心矛盾,为日后三国鼎立格局埋下了重要伏笔。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