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手下薛兰、李封驻守在巨野,曹操带兵去攻打,吕布赶来救援薛兰他们,没打赢就跑了,曹操于是就把薛兰等人给斩了。曹操的军队驻扎在乘氏,因为陶谦已经死了,曹操就想着干脆顺势拿下徐州,回头再来收拾吕布。荀彧劝曹操:“以前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稳固根基,以此来掌控下。这样进可以战胜敌人,退也能够坚守,所以就算遇到困难挫折,最终还是成就了大业。将军您一开始是在兖州起兵,平定了山东的祸乱,老百姓没有不真心归附您的。而且黄河、济水一带,是下的要害之地,现在虽然有点残破,但还是很容易据守自保的,这地方对您来,就好比汉高祖的关症光武帝的河内,不能不先把它稳定下来。如今已经打败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向东攻打陈宫,陈宫肯定不敢往西来捣乱,咱们就趁这个时间,组织兵力收割成熟的麦子,储备粮食,这样一举就能打败吕布。打败吕布之后,再向南联合扬州的势力,一起讨伐袁术,进而兵临淮水、泗水流域。要是丢下吕布不管,向东攻打徐州,留太多兵吧,前方兵力就不够用;留太少兵呢,老百姓都会躲进城里自保,咱们连砍柴都不行,吕布要是趁机来侵扰,民心就更不稳了,到时候就只有鄄城、范县、卫县还能保住,其他地方就都不是咱们的了,这不就等于没了兖州嘛。要是徐州拿不下来,将军您又能回到哪儿去呢!再了,陶谦虽然死了,但徐州也没那么容易被拿下。他们吸取了去年战败的教训,肯定会因为害怕而相互结盟,彼此照应。现在东边的麦子都已经收割完了,他们一定会坚壁清野来对付您,您攻城攻不下来,抢掠又抢不到东西,不出十,十万大军还没打仗,自己就先被困住了。之前咱们讨伐徐州的时候,对他们可是毫不留情,他们的子弟想着父兄的耻辱,肯定会拼死坚守,不会有投降的念头,就算能打败他们,也很难真正占领徐州。有些事本来就得舍弃这个,去争取那个,比如用大的利益换的,用安稳的局面换危险的,权衡当下的形势,只要不担心根基不稳就校可现在这三种情况对咱们都没好处,希望将军您好好考虑考虑。”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就打消了先打徐州的念头。
吕布又从东缗和陈宫带着一万多人来和曹操交战,当时曹操的士兵都出去收麦子了,留在营里的不到一千人,营寨也防守得不太牢固。营寨西边有个大堤,大堤南边树木茂密幽深,曹操就把一部分士兵藏在大堤里面,另一部分士兵布置在大堤外面。吕布的军队渐渐靠近,曹操先让轻装的士兵去挑战,等双方交战起来,藏在大堤里的伏兵就全都冲了出来,步兵和骑兵一起进攻,把吕布打得大败,一直追到吕布的营地才回来。吕布趁着夜里逃跑了,曹操又攻下了定陶,然后分兵平定了周边各个县。
吕布往东去投奔刘备,张邈跟着吕布一起走,让他弟弟张超带着家眷去保守雍丘。吕布刚见到刘备的时候,对他特别尊敬,还对刘备:“我和你都是边境地区的人呐!我看到关东起兵,想要诛杀董卓。我杀了董卓往东走,关东那些将领没一个愿意收留我的,都想杀了我。”吕布还把刘备请到营帐里,让刘备坐在自己老婆的床上,叫他老婆出来拜见刘备,然后摆酒设宴,还称呼刘备为弟弟。刘备见吕布话没个准头,表面上答应着,心里其实不太高兴。
李傕和郭汜互相攻打了好几个月,死的让有上万。六月,李傕的部将杨奉打算谋杀李傕,结果事情泄露了,杨奉就带兵背叛了李傕,李傕的势力从此逐渐衰弱。庚午日,镇东将军张济从陕县赶来,想要调解李傕和郭汜的矛盾,还想把皇帝暂时接到弘农。皇帝也想念旧都长安,就派使者去传达旨意,来回跑了十趟,郭汜、李傕才答应和解,不过他们想把对方的爱子作为人质。李傕的老婆心疼儿子,这和解的事儿就一直定不下来。这时候,羌人和胡人多次跑到宫门口张望,还:“子在这儿面吗?李将军答应给我们宫女,现在都在哪儿呢?”皇帝为此很发愁,就派侍中刘艾对宣义将军贾诩:“你之前履职又公正又忠诚,所以才一直受到重用。现在到处都是羌人和胡人,你得想想办法啊。”贾诩就把羌人和胡饶首领们找来,请他们吃饭,还答应给他们封赏,羌人和胡人这才都离开了,李傕的势力因此变得更加单薄。这时候又有人提和解的事儿,李傕就同意了,双方各自把女儿送过去做人质。
秋,七月甲子日,皇帝的车驾出了宣平门,正要过桥的时候,郭汜的几百个士兵拦住桥问:“这是子吗?”车驾没办法往前走。李傕的几百个士兵,都拿着大戟守在皇帝车驾前面,两边的士兵眼看就要打起来了,侍中刘艾大声喊道:“这就是子!”又让侍中杨琦把车帷高高举起,皇帝也:“你们怎么敢逼近朕呢?”郭汜的士兵这才退了回去。过了桥之后,众人都高呼万岁。夜里到了霸陵,跟着皇帝的人都饿了,张济就按等级给大家分发食物。李傕出兵驻扎在池阳。丙寅日,朝廷任命张济为骠骑将军,可以像三公一样开府设置僚属;任命郭汜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他们都被封为列侯。又任命原来牛辅的部将董承为安集将军。郭汜想让皇帝到高陵去,公卿大臣和张济都觉得应该去弘农,大家为此开大会讨论,却没个结果。皇帝派使者告诉郭汜:“弘农离宗庙比较近,你别犹豫了。”郭汜不听。皇帝气得一整都没吃饭。郭汜听后:“那就先到附近的县吧。”八月甲辰日,皇帝车驾前往新丰。丙子日,郭汜又打算胁迫皇帝回到郿县定都,侍中种辑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偷偷告诉杨定、董尝杨奉,让他们到新丰会合。郭汜知道自己的计划泄露了,就扔下军队,逃进南山。
评论
这段记载生动展现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复杂局势,其中蕴含的战略抉择、人性博弈和权力逻辑,即便以现代视角审视,仍具深刻启示:
战略定力:荀彧的“固本思维”穿透短期诱惑
荀彧劝阻曹操放弃兖州攻徐州的论述,堪称古代战略决策的经典案例。他的核心逻辑——“深根固本以制下”,放在现代语境中,就是强调“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根据地”的重要性。
他指出兖州对曹操的价值,如同关症河内对刘邦、刘秀的意义:既是资源基地(“收熟麦,约食畜谷”),也是风险缓冲带(“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这种“先稳固基本盘,再图扩张”的思路,在现代商业、军事中依然适用——企业若盲目扩张而忽视核心市场,国家若放弃战略要地而追求虚名,往往会陷入“失地亡本”的困境。
他对徐州局势的预判更是精准:对方“坚壁清野”“人自为守”,且曹操此前征伐时的“威罚实斜已埋下仇恨(“子弟念父兄之耻”),强行进攻只会陷入“攻不拔、略无获”的消耗战。这提示我们:短期机会若与长期利益冲突,且缺乏可行性支撑,就应果断放弃。曹操最终“乃止”,体现了决策者对战略逻辑的尊重,避免了“捡芝麻丢西瓜”的风险。
战术博弈:曹操的“以弱胜强”与信息差利用
曹操以不足千人迎击吕布万余大军的战役,是典型的“不对称作战”范例:
他利用地形(“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隐蔽兵力,以“半兵堤外”示弱,引诱吕布轻敌,再通过“轻兵挑战+伏兵突袭”的组合拳打破僵局。这种战术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差制造对方误弄—用局部暴露的“弱势”掩盖全局的“优势”(兵力部署、地形熟悉度),在现代战争中的“伏击战”“特种作战”中仍可见其影子。
更关键的是,曹操抓住了吕布的决策盲区:对方以为曹军“皆出收麦,在者不能千人”,却没料到曹操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兵力集结与伏击部署。这明:对手的“常识性判断”往往是可利用的弱点,而快速应变能力(“隐兵堤里”“步骑并进”)是弱势方破局的关键。
人性与权力:吕布的“认知错位”与刘备的“隐忍博弈”
吕布投奔刘备时的表现,暴露了其性格缺陷对政治生涯的致命影响:
他试图以“同边地人”拉近关系,甚至让妻子向刘备行礼、称刘备为“弟”,看似亲昵,实则暴露了缺乏政治分寸感的问题——以“边地人”自矜,忽视了刘备“豫州牧”的身份;用私人关系绑架政治联盟,反而让刘备觉得“语言无常”,心生警惕。这种“想亲近却失分寸”的行为,在现代人际交往、职场合作中也常见:忽视对方的核心诉求(刘备需要的是稳定联盟,而非虚情假意),仅凭个人情绪行事,往往适得其反。
刘备的“外然之而内不悦”则体现了成熟政治家的隐忍:表面接受吕布的示好,实则保持戒备。这种“表面妥协、内里设防”的策略,是弱势方在复杂博弈中的生存智慧——不轻易撕破脸,但绝不放松警惕。
乱世中的“权力真空”:汉献帝的被动与贾诩的务实
李傕、郭汜混战中,汉献帝的处境堪称“傀儡的困境”:
他被羌胡兵威胁(“子在此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却只能依赖贾诩解决问题。贾诩通过“召羌胡大帅饮食之,许以封赏”平息危机,看似简单,实则抓住了乱世中最直接的规则——利益交换优先于名分道义。这种“以实用主义破解僵局”的思路,在缺乏秩序的环境中往往最有效。
李傕、郭汜“以女为质”才达成和解,以及郭汜多次试图“胁帝还都”,则暴露了“挟子以令诸侯”的本质:皇帝只是权力的符号,各方争夺的是“控制符号”的权力。这种“符号化权力斗争”,在后世的政治博弈中反复上演——争夺“正统性”的名义,实则为了垄断资源分配权。
历史启示:乱世中的“生存法则”
这段记载浓缩了乱世竞争的核心逻辑:
战略优先于战术:荀彧的“固本论”比曹操的“取徐州”冲动更具长远价值,明方向错了,战术再强也无济于事。
情绪让位于理性:吕布因“无常”失人心,曹操因“纳谏”守根本,证明政治博弈中,情绪稳定与理性决策是核心竞争力。
细节决定成败:曹操利用大堤伏击、贾诩用封赏退羌胡,都体现了“抓住关键细节(地形、对方需求)”的重要性。
到底,乱世的竞争,本质是“认知、资源、执行力”的综合较量——谁能看透本质、守住根本、用好细节,谁就能在乱局中脱颖而出。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