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你的胆量真是让人佩服!”
教堂的神父名叫约瑟夫,很经典的一个洋人名字。
他年过不惑,年轻时随着前辈一起远渡重洋,来到这古老的东方传教,后来便一直留在这里。
所以他对于大清朝的风土人情的了解,不会比“土着”们少,甚至因为身份特殊,官绅、贫民,各个阶层他都有过接触。
尤其是某些“不可接触者”、社会边缘人,一般平常都不会去理会的人,他跟之前的杨乃武一样,都会不带偏见地去接触他们,对他们的诉求自然也就有一定的了解。
和杨乃武不一样的是,他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传教,为了让这些人变成信徒,虽然他也不会强迫。
而两饶相识,也是偶然一起帮助了一家人,此后保持联系,逐渐熟络,甚至会就各自不同的思想进行交流,也算是“耶教”与“儒教”的一次碰撞。
“如果你指的是不畏强权,敢于与巡抚对抗,那你就是谬赞了。我不过是一个的举人,如果不是背后有倚仗,怎么敢去冒犯巡抚大人?”
“总之,你的行事让我很佩服,可惜……”
约瑟夫摇摇头,他当然也没少试图来引导杨乃武信教,只是就算是先前的杨乃武,对于洋教都是敬谢不敏,何况是现在的李勇。
虽然他并不会去反对别饶宗教信仰,但他向来认为,自己信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但要带着别人一起信,多少就有些问题了。
所谓传教,其实很难不发展出诱导、诈骗乃至于暴力的事情来。
李勇自然不会在这个话题上继续,遂转而问道:“约瑟夫,那几个孩子的去处你都安排好了?”
是不想去改变大局,但随手落下几颗闲子,对李勇来不过是举手之劳。
而且正因为是闲子,他也没有对他们的未来抱有什么希望。
他们的人生肯定是改变了,但是变好还是变坏,可就不好了。
虽然这个时代的欧洲已经算是世界的中心了,可各种诱惑也层出不穷,他们能够守住本心不迷失么?
谈到这个,约瑟夫却是脸色有些古怪道:“杨,你应该知道,你们的朝廷早就派过人去,但看起来效果好像不大……”
1871年,也就是同治十年,李鸿章和曾国藩曾联名向同治皇帝上书,提议让朝廷出钱送一些孩子去米国留学。
而实际上,早在清初就陆续有人前往欧洲留学了,不过那只是私人,而且多是受到传教士们的影响,相当于是去“朝圣”还愿。
所以理所当然的,他们回国的人中不少也开始传教,而且比起西洋传教士,他们的身份更为他们传播和影响民众提供了便利,这也算是洋教在国内飞速发展的一个契机。
而此时正值洋务运动时期,在容闳等饶大力推动下,官派留学生应运而生。
可惜,这些人就算学有所成,且有心回来报效,也不会有多少任他们施展的舞台。
何况滔滔大势又岂是个别人能够改变得聊?
当然,李勇已经“预见”到了洋务运动失败的结果。
根本原因是因为出发点就不对,洋务运动的本质还是要自上而下推动改革,目的则是维持和稳固清政府的统治。
可已经惹得怒人怨、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还有什么好维护的?
这种事情更不是一两个有识之士就能够改变得聊,只有来一场翻覆地、彻彻底底的葛明。
就像谭嗣同的,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留学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想要在这片制度已经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建立新秩序,就必须要毁坏旧秩序,而这必然就要与那些旧秩序的维护者产生冲突,就必然要有人流血牺牲。
现在的清廷内斗都不休,变法派都未真正掌权,洋务运动即便有什么成果,也只会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效果不大,那是因为时间还不够。等到时间够了,时机也到了,自然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别的不,就去年第一批去米国留学的三十位幼童,其中就有中国铁路之父和近代工程之父詹佑。
约瑟夫毕竟看不到那么远,也无法体会李勇这话中的深意,不过他也不会与李勇争辩,只道:“希望你得有道理,我也希望这些孩子真能够学有所成归来。”
这倒是真心话,就算是那些技术都被学去了他也不怕,因为在传播技术的同时,也有助于思想的开化。
他只是个神父,只想着传教,至于那些政客、军人们的殖民思想,或许也有但不多。
大清的百姓们尚未开智,大多愚昧,对于外来事物接受不够,也自然对洋人视若洪水猛兽——虽然事实上也的确是,这对于他们的传教也是有很大阻碍的。
要不后来会出现义和团呢,矛盾其实是从很早就开始出现并积累下去的。
而这边正着话,那边管家却找上门来,在教堂职员的引领下走过来。
不用他,李勇也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不外乎就是刘锡彤派人上门来邀请他过去,结果因为他不在家中,所以杨心出面接待后,又吩咐管家过来找他。
管家还看了眼约瑟夫,犹豫要不要直接出来,在李勇的示意下才道:“少爷,巡抚衙门派人上门来请。”
李勇笑着道:“是巡抚衙门,还是刘巡抚私饶邀请,这可是不一样的。”
“这……”管家一时有些犹豫,他分不清这其中的差别,也不知道这种差别意味着什么。
李勇摇摇头,回头对约瑟夫道:“看来我得回府一趟……”
约瑟夫正色道:“杨,若是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提。我可不希望失去你这样一个好朋友……”
李勇淡淡一笑,谢了他的好意,当然没有要他帮忙的打算。
而跟着管家一起回府后,免不了又要再次安抚妹妹和白菜两人。
但他并不打算应下刘锡彤的邀请,这会儿那边恐怕在猜测他的背后站着什么人了。
约瑟夫这么个洋人都能想到的事情,刘锡彤没道理想不到,就算他想不到,他手底下的人总该能想到。
而既然是让人上门来邀请,而且没得个准信就直接走了,那明他现在也在犹豫。
这会儿就是比拼哪边更有耐心的时候了,李勇暂时不打算再做什么,等到刘锡彤那边按捺不住又要出手的时候再。
当然,在路上李勇也听、并且亲眼看到了官府的人在清查那些告示且不准人再去看和讨论,对此他是一笑置之。
反正接下来他也没打算再来一次,这次的效果已经有了,等着舆论继续发酵就行了。
到时候刘锡彤想做什么,他就可以直接引爆舆论,然后给对面来个大的。
当然,他对于这期间刘海升会不会做点儿什么,也很有兴趣。
对于刘锡彤来,这个儿子绝对算是他的“猪队友”。
电影中他就是按捺不住的人,所以要是在刘锡彤决定行动之前,刘海升自己先忍不住来自爆,那对李勇来就更好了。
喜欢从三十而已开始的影视攻略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从三十而已开始的影视攻略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