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给自己新收的这些属下来了一顿洗脑大法后,便悠哉悠哉地回自己的卧室去了。
整个一,他并没吃过食物。
其实到了他这个境界,吃不吃食物都无所谓了,他完全可以靠吸收地灵气来完成自身能量的供给。
回到卧室,刘昊从灵魂神界中取出一些龙国清朝末年的历史书开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虽然这个异时空和龙国的清朝有些不一样,但大差不差的还是有些相同之处,所以他认为很有必要温习一下历史了。
……
而此时这个异时空的满清皇都颐和园,刚刚过完73岁寿辰的慈溪太后下了一道懿旨:
令醇亲王载丰之子普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这下可把醇亲王载丰一家吓坏了,因为此时的普仪也才只有3岁。
……
寒山寺一处卧室中,少年正在认真的读着一本名为《清末要事随录》的书。
“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慈禧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失去所有实权,开始长达10年的囚禁生活。
1900年8月: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携光绪帝仓皇西逃,期间光绪仍处于被严密控制状态,无任何话语权。
1908年11月初:光绪帝病情急剧恶化,饮食难进,脉搏微弱,御医诊断已无力回。
1908年11月14日酉时:光绪帝在瀛台涵元殿去世,年仅38岁,临终前身边仅有少数侍从,无亲眷陪伴。
1908年11月15日未时:慈禧太后在北京仪鸾殿病逝,距光绪帝去世仅20时左右。”
看了几页,刘昊放下书来,将桌上的油灯点亮一些,然后自语道:
“嗯,光绪临终前应该是在1908年11月14日,正处于被慈禧软禁的状态。
那时的他身体应该极度虚弱,且现代检测证实其头发中砷含量远超正常水平,系慢性中毒身亡。
他去世仅1后,慈禧亦病逝,两者死亡时间的巧合,成为晚清一大历史谜案啊。”
再次翻开一页,只见标题为《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的囚禁生活细节》。
“咦,这个可以看一看的嘛!
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名为‘居住’,实则为囚。
殿内陈设简陋,门窗常年被锁,仅留一门供侍从出入;冬季无足够炭火,夏季蚊虫肆虐,与昔日皇帝待遇差地别。
日常活动范围仅限瀛台岛,无法接触朝臣、亲信,连见皇后都需慈禧批准。
偶赢散步’,身边也始终有侍卫监视,完全失去人身自由。
因变法理想破灭、权力尽失,光绪常陷入沉默,甚至对着空殿发呆。
据侍从记载,他曾私下感叹‘朕不如汉献帝’,可见内心的绝望与无力。
饮食质量大幅下降,菜品常是凉食、剩食,有时甚至出现变质情况。
即便提出不满,也无人敢擅自改善,生活起居完全受慈禧派来的太监把控。
哎,这个皇帝当的可真没意思。”
刘昊又点评一句,然后又将桌上的油灯拨亮了一些,又翻开了一页。
只见这一页的标题为《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的囚禁生活细节》。
“嗯,这个也可以看一看的,毕竟这是皇帝的隐私嘛!
而对于隐私,我刘昊向来都是很感兴趣的,嘿嘿。
少数亲信暗中关切却无力回,曾支持变法的官员如康有为、梁启超已流亡海外,只能通过舆论呼吁营救,无法实际干预;
留在京城的维新派官员,如张荫桓,遭慈禧打压。
其余人或被流放或被罢官,连私下探望光绪都被严格禁止,仅能通过侍从间接传递少量信息。
多数官员明哲保身,沉默服从。
面对慈禧的绝对权威,大部分朝臣选择‘站队’掌权者。
无论是汉族官僚还是满族亲贵,多对光绪的处境避而不谈,日常奏事仅向慈禧汇报,对光绪的旨意,若有一概无视,生怕因‘关联维新’而引火烧身。
个别官员冒险进言却遭严惩。
仅有极个别官员敢公开为光绪发声,如御史黄桂鋆曾上奏请求‘善待皇上’,却被慈禧以‘离间两宫’为由严厉斥责,后被降职调离京城;
此类案例后,无人再敢轻易提及光绪的处境,朝堂彻底陷入‘唯慈禧马首是瞻’的状态。
哎,好可怜的皇帝啊!”
刘昊表示很同情。
再次翻开了一页,只见这一页的标题为《光绪去世后朝臣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态度与行动》
“嗯,这个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光绪去世前,慈禧已通过密令敲定由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载沣任摄政王。
以庆亲王奕匡、军机大臣张之洞为代表的核心朝臣,虽知晓溥仪年幼不利于朝政,但因慈禧权势未倒,且自身利益与清廷亲贵绑定,均选择‘遵旨附议’,无一人公开反对继承方案。
靠,这不是核心决策层由慈禧主导,亲贵附和吗!
曾国藩、李鸿章派系的汉族重臣,如袁世凯,虽手握一定兵权或地方影响力,但此时更关注自身地位稳固与地方秩序。
他们对‘幼主继位’的弊端心知肚明,却始终保持沉默。
仅在公开场合表态‘拥护朝廷决策’,避免卷入皇室权力纷争,优先确保自己管辖区域的稳定。
靠,这不是汉族官僚在沉默观望,注重维稳吗!
部分中层官员,如翰林院编修、地方道台,私下对‘幼主临朝’表示担忧,认为会加剧朝政混乱,但无人敢上奏谏言。
仅有少数人通过书信向亲信表达‘主少国疑,恐生变乱’的顾虑,却因层级低、无实权,完全无法影响最终决策,最终只能随波逐流。
靠,这不是少数异议者在隐晦担忧,不敢直言吗!”
刘昊一句一点评。
看上瘾的刘昊一不做二不休,继续秉烛夜读中:
《溥仪继位初期(宣统元年,1909年)朝堂权力博弈:载沣 vs 袁世凯》
作为溥仪生父、新任摄政王,载沣上台后首要任务是收回北洋系兵权。
削弱袁世凯势力——袁世凯凭借戊戌变法之告密’慈禧的旧怨,加上手握北洋六镇兵权,一直被载沣视为心腹大患。
载沣曾计划以‘足疾’为由直接罢免袁世凯。
甚至一度想按‘擅权植党’罪名治罪,以此杀鸡儆猴,强化皇族对朝政的掌控。
嗯,载沣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巩固摄政权力,打压袁世凯啊。
袁世凯深知载沣背后有满族亲贵支持,且自己若强行对抗可能引发兵变、授人以柄,选择了‘主动示弱’。
他借‘足疾’奏请辞职,获准后立即返回河南彰德老家。
表面上‘垂钓养疾’、不问政事,实则通过北洋系旧部,如段祺瑞、冯国璋,暗中掌控军队动向。
同时与庆亲王奕匡等朝臣保持联系,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嗯,袁世凯的应对方案应该是以退为进,暂避锋芒啊。
载沣虽成功将袁世凯排挤出朝堂,却未能彻底瓦解北洋系。
北洋六镇军官多为袁世凯提拔的亲信,只认‘袁宫保’不认朝廷,载沣派去的满族将领根本无法掌控军队。
此次博弈看似载沣掌权,实则暴露了皇族对军权的无力。
也为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借‘镇压革命’重新掌权埋下伏笔。
嗯,博弈的结果是载沣‘明赢实输’,北洋系根基未动啊。”
喜欢星战传说之幻梦奇缘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星战传说之幻梦奇缘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