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朦胧的夜色,赵安带着一些精兵强将渡过大江,赶到长沙府。
“大哥!”
赵大饼看到他以后,一改往日的大将风范,撒欢似的跑到他面前,紧紧地抱住他道:“你终于来了!自打你离开乌梁海的消息传来后,我都在盼着,结果你一个拐弯,跑去攻打上都了,我差点郁结于心,一命呜呼!”
赵安学着他的口吻道:“当然,我是笑的!”
“哈哈哈……”
赵大饼忍俊不禁道:“想不到一别那么久,还是大哥最了解我。上都是不是已经拿下了?”
“没错!你晒黑了啊,像是抹了一层锅底灰。”
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赵安把夺取上都的细节都告诉了他。
“没想到是那个漆王!”
赵大饼诧异道:“他倒算个有卵的,我听着都给你们捏了一把冷汗。好在大哥终究是大哥,还是把他给逼进了绝境。而且乌梁海和定北城中间锁着圣都,鞑子迟早被逼得迁都,哈哈哈……”
尽管他在笑,但带着苦涩,而且提到“绝境”二字时,他的嘴唇抖了好几下。
赵安留意到了,宽慰道:“我知道倭寇数日前彻底控制了洞庭湖,你不必自责。”
洞庭湖古称“云梦”,南纳四水,北接荆江四口,从巴陵城陵矶注入大江,由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与四口水系等八个水系的水域组成。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面积非常大。
战略价值也极高。
可以控制了洞庭湖,便捏住了大江中游的命脉,北可援大江,南可攻三湘和豫章。
湖广熟,下足。
三湘之地自古便是鱼米之乡。
洞庭湖平原的粮食经过湘江—灵渠,能够越岭南,经大江可以转运下。
赵大饼和倭寇围绕着洞庭湖的争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郑帝一度也参与了进来。
最近半年来,倭寇在洞庭湖大幅增加水军,还让陈淮派出大量兵马相助。
显然是要赶在他将重心转移到江南之前,占据这里,从而占据主动。
如今赵大饼麾下虽有十五万兵马,但掌控着三湘、豫章,乃至岭南的部分区域,兵力比较分散。
想要在洞庭湖对付倭寇的优势兵力,还是很难的。
“我是恨啊!”
赵大饼咬牙切齿道:“来到江南后我才得知,倭寇侵犯沿海之后,众多海盗伪装成他们浑水摸鱼,洗劫自家百姓。”
“后来竟在陈淮的重金利诱下,悉数投靠了倭寇。不过海盗不减反增,陈淮便一直招纳。如今已经给倭寇招纳了数万之众。他们也都像倭寇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刚开始还是海盗。”
赵安双眼一凌道:“后来的那些,恐怕是陈淮给麾下兵马换了张皮,让他们可以尽情为非作歹罢了。”
“古往今来,这片大地上的败类都很多,但最近几年,真是投完鞑子投倭寇,以当三姓家奴为荣了!我在西北和中原不知道杀了多少,现在看来江南只会杀得更多!”
“一定要杀光他们!”
赵大饼义愤填膺地了一句后,郑重其事道:“大哥,你还记得吗?在你让我到这里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时候,我曾过要送给你十万大军,如今已经超额完成,达到了十五万!”
“不过后来也是打着你的旗号,才让兵马猛增,我这不算借花献佛吧?”
“自是不算!”
赵安笑了笑道:“若是没有你和宗裕在江南先后牵制鞑子、陈淮和倭寇,我又怎么可能反割鞑子,夺取他们那么多疆土?”
“而且一直以来,我对你都很放心。这不知不觉间,你都为我独当一面多久了?对了,宗裕在哪里?那子也是成长得很快,越来越有宗相之风了。”
“他在岭南。”
赵大饼攥了攥拳头道:“岭南多匪患,我们被他们牵制了不少兵马。有时候我真的很怀疑,那些匪患是不是有人在暗中养着。”
“此话怎讲?”
“自从在三湘和豫章站稳脚跟后,我们都曾到岭南剿匪,曾经匪患明显变少了,只是最近大半年来,又骤然增加,而且粮草充足,战力提升明显。”
不用想了。
这一看就是有人在暗中捣鬼。
陈淮和倭寇的可能性不大。
他们有这功夫,还不如直接拿下岭南呢。
难道是郑帝?
乍看之下,他的嫌疑是最大的。
毕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但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还是不宜妄下结论。
赵安单手托着下巴道:“此事我会让踏白军好好查!走,带我去看看将士们!”
“好!”
赵大饼带着他走进校场,大声道:“兄弟们,王爷来了!”
“王爷???”
众将士万分错愕之后,皆是扯着嗓子欢呼了起来。
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南兵马,还是第一次见到赵安。
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只是稍微缓了缓,他们便想到了什么,立即分成两路进行攻防。
他们拿着长枪、狼筅、盾牌等,喊杀震,来回拼杀,强度非常大。
不知道的恐怕会以为他们发生内讧了呢。
看到将士们知道拿什么作为见面礼送给王爷最合适后,赵大饼很欣慰。
他冲着赵安道:“大哥,要不是你让杨老传授我‘杨家枪’,你又传授我鸳鸯阵和狼筅的制作之法,扪心自问,我在对战那些倭寇的时候恐怕要吃大亏!”
从沿海登陆的倭寇战力都很强,而且神出鬼没的,还很狡猾。
在陈淮投靠之前,他们竟以数百人战胜了陈淮的一万兵马。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打的。
虽陈淮的兵马不怎么样,但双方兵力悬殊实在太大了。
这也能打输?
赵安听过此事,结合华夏古史来看,倭寇确实难对付。
不过好在他可以借鉴抗倭名将的经验。
无论是使用长枪和狼筅也好,还是祭出鸳鸯阵也罢,都是源于赫赫有名的明将戚继光。
可看将士们对攻了一会儿后,赵安觉得他们还是未能将这些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问题出在配合上。
戚继光推崇长短兵相卫,使彼我有相倚之势,得以舒其气,展其能,而不至于败……
他们是练出了相倚之势,势必也打出来了,只是还比较僵硬,不够舒展和灵活。
而且“二十年梨花枪,下无敌手”。
戚继光极为推崇杨家枪法(又称“梨花枪”)。
这种枪法在握持时,手执长枪的末端,所以出枪特别长,同时也最为符合“枪扎一条线”的特征,有虚实,有奇正,令人难以抵挡。
早在西北时,杨老就将其自创的杨家枪法传授给众将。
赵安也没见过华夏古代的杨家枪法,不好拿来做对比。
但是杨老的这种枪法同样是握持枪根,变化莫测。
他当时便觉得适合打倭寇。
现在看这些兵马,耍得是虎虎生风,可并没有真正练出杨家枪的精髓来……
喜欢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