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司空过虑了。\"李承乾目光转向他,语气沉稳有力,带着强大的服力,\"河西军屯改制之初,质疑之声亦不绝于耳!\"
\"言流民难管,言胡汉混杂易生事端!\"
\"然如今成效如何?\"
\"张掖屯垦区,粮秣增收五成!\"
\"屯丁逃亡绝迹!\"
\"甚至有归附突厥人携家带口主动投效!\"
\"何也?\"
\"皆因制度得宜,利益共享!\"李承乾声音陡然拔高,其中带着质问的力量,\"难道我大唐能管好河西屯田的归附胡人,却管不好草原的归附牧民?\"
朝堂上,鸦雀无声......
群臣百官更是面面相觑.....
\"此非能力问题,实乃愿不愿为,敢不敢为!\"
\"河西之成功,便是草原可行之明证!\"
\"些许靡费,相较于未来官牧所出之源源战马,肉食,赋税,何足挂齿?\"
\"此乃一本万利之长远投资!\"
他引用的河西实例掷地有声,让长孙无忌一时语塞。
殿中不少官员,尤其是了解河西实情的户部,兵部官员,都暗自点头。
李承乾却不想给喘息之机,直接竖起第三指:\"其三,重开榷场,畅通商路!\"
\"待定北城初具规模,安全无虞,即在其外围设立定北榷场!\"
\"此非权宜之计,而是效法河西张掖,敦煌大榷场之成功模式!\"
\"严控胡汉贸易,提供庇护,仓储,公平交易之所,朝廷抽取合理商税!\"
\"用河西榷场税赋连月倍增之事实告诉下商贾,此路通,利无穷!\"
\"此乃控其路,盘活东西商道,抽取巨利之始!\"
提到河西榷场的成功,殿中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显然那惊饶税收数据极具服力。
\"其四!\"李承乾竖起最后一指,目光如电扫过众人,\"分化瓦解,剿抚并用!\"
\"严令英国公,对薛延陀余孽及各部,务必区分对待!\"
\"凡识时务,主动归降,约束部众,配合新政者,可酌情保留财产,子弟择优入国子监沐化。\"
\"凡冥顽不灵,暗中作乱,袭扰牧场,商路者,务必以雷霆手段,坚决剿灭!\"
\"绝其祸根!\"
\"此乃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瓦解旧部族,收拢人心之策!\"
四条方略,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既有雷霆手段,又有怀柔新政,更将河西三策的成功经验作为最有力的背书和推演依据!
李承乾完,殿内陷入一片沉寂。
震撼于太子方略的宏大与果决,更震撼于其将河西经验与草原方略如此紧密,有力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已非简单的善后之策,而是勾勒出了一幅彻底消化草原,使其永为大唐臂助的壮阔蓝图!
\"陛下!\"
终于,魏征出列,他虽以直谏闻名,此刻脸上却带着少见的凝重与思索,
\"太子殿下四策,胆魄惊人,思虑深远。\"
\"尤其以河西实效为证,颇具服力。\"
\"然,筑城,设牧,开榷,靡费必巨!\"
\"初期投入,恐非国库所能轻易承受。\"
\"且深入草原腹心,远离中原,若遇反复,大军救援不及,恐前功尽弃。\"
\"此风险,不可不察!\"
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派大臣的担忧。
李承乾神色不变,早有准备,朗声道:
\"魏大夫所虑甚是。\"
\"然,风险与机遇并存!\"
\"筑城之费,可由战利品及后续榷场税收中逐步填补!\"
\"官牧初期投入,可仿河西屯田,以部分缴获牛羊为种畜,以工代赈招募劳力!\"
\"至于风险......\"
他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而自信,
\"河西走廊,当年亦是远离中原,强敌环伺!\"
\"然我大唐设四镇,开榷场,行屯田,如今安在?\"
\"已成沟通西域,屏蔽关陇之坦途!\"
\"其利之巨,远超当年投入!\"
\"今日草原,王师新胜,夷男就擒,诸部丧胆,正是推行新政千载难逢之机!\"
\"若因惧风险而裹足不前,行那隔靴搔痒的羁縻之策,待其休养生息,死灰复燃,则今日耗费之巨资,将士之热血,岂非尽付东流?\"
\"届时再行征讨,耗费何止十倍百倍?\"
\"此乃舍本逐末,贻害子孙!\"
他再次将河西的成功经验和长远利益作为论据,对比羁縻政策的潜在隐患,逻辑严密,气势如虹!
李世民端坐御座之上,目光深沉地注视着侃侃而谈,挥斥方遒的太子。
李承乾身上那份自信,那份远见,那份将河西经验融会贯通用于开拓新局的魄力,都让他心中激荡不已。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能驾驭这庞大帝国,开疆拓土的继承者正在崛起!
\"陛下!\"房玄龄也出列,他更关注细节,\"太子之策,宏图伟略,然具体施行,千头万绪!”
“这官吏选派,技术支撑,还有钱粮调度与草原部族头人之交涉尺度,皆需细致章程。\"
\"尤以官营牧场之管理,牲畜疫病防治,皮毛硝制等,非精通实务之干吏不可为。\"
\"慈人才,恐一时难觅。\"
\"房相所虑周全。\"李承乾也不废话,直接颔首,显然也深思过淬,接着方向的话便道,\"河西军屯改制,榷场管理,已锻炼出一批通晓胡情,精于实务之吏员工匠。\"
\"太仆寺亦有世代掌管皇家牧苑之经验人才。\"
\"孤绝的这官吏可即从河西,太仆寺及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北疆新政推行使团,由一重臣统领,携河西成法及所需工匠,良种,药械,星夜赶赴定北城,协助英国公推行新政!\"
\"同时,在国子监增设牧政榷务等科,培养后继人才!\"
\"此乃长久之计!\"
他再次将河西作为人才和经验的输出基地,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全。
殿中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太子李承乾的四策,配合河西三策的成功背书,以及他对风险,耗费,人才等关键问题的有力回应,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群臣固有的思维藩篱。
反对的声音,在铁一般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推演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喜欢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