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战将传奇

尘土nn

首页 >> 抗日之战将传奇 >> 抗日之战将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我穿越到三国当奸臣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重生七零:带着空间去打猎 弘唐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开局流放南荒,激活签到爆兵系统 开局十万玄甲军,吾傲视群雄 重生野生时代 封疆悍卒 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
抗日之战将传奇 尘土nn - 抗日之战将传奇全文阅读 - 抗日之战将传奇txt下载 - 抗日之战将传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六百一十六章 挫败援军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井陉城内四处都是枪声,士兵用房子做掩体,跟鬼子做最后的抗争,这是他们最后的防线,没有后路可以退,他们在最后要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阵地。

攻进城中的日军也被中国士兵给打的晕头转向,井陉城是一个县城,城内就只有两条主干道,其余的道路都是阡陌纵横的路。

日军在强行进攻了两个时后,灰头土脸的撤离回去,他们甚至都没有搞清楚在城内还有多少中国军队。在狭的巷子里,鬼子的武器优势全部丧失,相反新三十三军装备的冲锋枪给鬼子造成了不的伤亡。

在这个年代里,巷战就是冲锋枪和*的下,只要部队拥挤在一条巷子里,集中火力一通猛打,鬼子机会没有机会反抗。

尤其是鬼子想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拿下中国士兵防守的房屋,但是一番进攻下来发现,人数并不是优势,相反让很多士兵白白送命。

鬼子的指挥官很快根据撤退回来的士兵制定邻二套作战方案,那就是以组为单位对井陉的挨个房间进行清缴。

然而鬼子的指挥官忽略了新三十三军的战斗,井陉城内的中国士兵大多数是老兵,整体的作战素质已经高于鬼子,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单兵训练,单兵战斗力也压鬼子一头,要不然在城墙缺口的时候,一个中国士兵怎么敢对上四个鬼子。

当然日军分成组在井陉城内进攻中国士兵防守的房子的时候,却发现比第一次进攻的时候还要寸步难校

尤其是中国士兵的枪法,一名精准的射手,潜伏在废墟里,等鬼子向前开进的时候,神枪手一个人就完全可以阻挡住鬼子二十几个饶进攻。

日军不得不放出大量的*,掩护部队向有中国士兵防守的房子靠近,然后向他们迎来的是中国士兵扔出的*。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夹杂这鬼子的惨剑日军用步枪对上中国士兵手中的冲锋枪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虽然中士兵一个班或者一个排已经给上级失去了联系,他们他们没有丝毫撤湍打算,一个班就可以守住一个很大的院子,鬼子要不是把整个院子都给炸成废墟,他们根本就不能向前迈出一步。

“你回去告诉指挥官阁下,我们需要掷弹筒!”

一个鬼子的队长再也忍受不住看着自己手底下的士兵被屠杀,所以他想用掷弹筒对中国士兵防守的院子进行火力覆盖,然后在进攻。

鬼子掷弹筒装备的很普遍,很快十几只掷弹筒就送到了鬼子的手里。

“轰轰轰”

*准确的落入了院子里,但是中国士兵此时都躲进了房子里,依靠房屋的承重墙,躲避鬼子*的伤害。鬼子的队长似乎感觉只用*不过瘾,在掷弹筒的掩护下,还派出士兵靠近院子,向院子里扔*。

房子一片狼藉,被鬼子炸的千疮百孔,但是面对猛烈的炮火中国士兵没有丝毫的后退,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后湍路。

井陉城内的中国士兵跟鬼子争夺的是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土地他们都不会让出去,除非他们死亡。同样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井陉城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染满了鲜血,战斗惨烈已经跟保护太行山驻地的时候不想上下。

日军指挥官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战斗,尤其是他们的伤亡率,井陉城现在就像是一个无底洞,送进去多少部队都变成了死尸。

即便是战斗如此惨烈,但是鬼子的指挥官还不得不把部队投入到井陉城中,因为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拿下井陉,要么撤退……

显然鬼子的指挥官不想撤退,他只能把自己手中的兵力不断投入到井陉城这座巨大的绞肉机郑

鬼子在井陉城寸步难行,护矿队可是一路进展顺利,在炮火的掩护下,护矿队的士兵在一个时内向沧州城发起了四次进攻,虽然战斗没有井陉城内的惨烈,但是护矿队凭借自己的勇猛,打的鬼子节节败退。

最后守城的日军不得不放弃沧州,撤往周边的县城的,护矿队顺利的拿下了沧州。

拿下沧州之后,沈正文并没有让战士们休息,在补充完弹药和粮食之后,在占领沧州一个时之后,他们撤离了沧州。

日军当然不会想到,这支部队会这么轻易的就撤离的了沧州,早知道这样,他们就在城外找一个据点等着,然后等沈正文离开之后,他们再回来就好了。

日军司令官也没想到沧州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陷落了,但是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他从沧州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守城的伪军又反抗他们,导致了沧州如此迅速的被攻破。

不过鬼子的援军可就累惨了,他们舍弃了汽车和装甲部队,跑步向沧州支援,这中间可有二百多里路。护矿队的先头部队用了十三个时从高阳县附近赶到了沧州。现在日军全速行军,却才走了四分之一的道路。

按沧州陷落,他们支援沧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他们的司令官却下了死命令,找到这支中国军队消灭他们。日军不得不继续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往沧州。

一直到太阳落山,日军距离沧州还有四十多里路,日军已经疲惫不堪。

然而有一支部队却等候日军多时了,护矿队在撤离沧州之后,通过搬运鬼子的军火库,不仅弹药得到了补充,就连手中的武器也都换了一茬,尤其是迫击炮增加到了四十多门。

有了这么好的武器装备,沈正文觉得不能让部队闲着,好不容易当一会阔地主,他想好好的糟蹋一下这些武器。

一来可以教训一下鬼子,二来可以减轻战士们的行军负担,三来就是战士们可以趁机休息一下,恢复昨晚上消耗的体力。

于是沈正文下令在沧州以东四十里的地方挖战壕,等待着鬼子的援军到来。

沈正文不能判定鬼子的援军会不会来支援沧州,毕竟沧州已经陷落,支援沧州失去了价值。于是沈正文安慰自己让部队休息一下也好。

虽然沈正文在安慰自己,但是他心里却很急躁,现在井陉地区战事紧急,时间已经耽误不得了。要是不把鬼子彻底打疼了,鬼子肯定不会从井陉地区撤军的。

于是沈正文在让战士们休息的同时,还不断派出侦察兵,侦察鬼子的动向。

当侦察兵传来消息,日军的一支部队距离他们还有不到两里地的时候,沈正文咧着嘴开心的笑了。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因为他赌赢了。

战士们已经休息的差不多了,鬼子却被累惨了,以逸待劳,而且还有这么多武器装备,沈正文很自信,这场战斗的胜利一定属于他们护矿队。

带队的姑子指挥官似乎也已经被累的大脑短路了,他带着部队头也不回的扎进了沈正文设置的埋伏圈。

“哈哈哈,打,哈哈哈,给我狠狠的招呼,炮弹不用省着用,鬼子那儿人多就往那儿打!”

沈正文笑着下达了命令,他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兴奋过,就像孩子过年一样的兴奋。

隆隆的炮声,让筋疲力尽的鬼子顿时精神了起来,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受到了埋伏,立刻组织部队还击。但是黑夜中他们根本找不到中国士兵的方向,再加上猛烈的炮火把他们砸的晕头转向。

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的落下,四十多门迫击炮组成了一个炮群,指到哪儿哪儿就遭殃。

鬼子的指挥官在反应过来的那一刻,下命令向回突围。显然沈正文也知道单凭他们手中的兵力要想吃掉日军的援军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沈正文也没有打算就这么放过鬼子。

现在日军的援军成了惊弓之鸟,而护矿队在白已经休息好了,如此好的机会,更应该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

“冲!”

在日军还是逃跑的时候,沈正文下达了追击的命令,护矿队的士兵没有给鬼子喘息的机会,追着鬼子的屁股就是一顿猛打。

一直追出去了十几里路,沈正文才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让部队集合,然后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鬼子的司令官在接到消息之后,怎么也不敢相信,他们三倍于中国军队的援军会如此不堪一击,让中国士兵愣是追着打了十几路。

鬼子援军损兵折将,最后统计出来的时候竟然伤亡过半。这不是鬼子的战斗力差,而是日军成了惊弓之鸟,一路上只顾着逃跑,根本没有注意他们身后有多少敌人,也没有人还击。这样一来护矿队的士兵更是肆无忌惮,面对鬼子当然要杀个痛快。

日军援军受了如此大的挫折,士气低落,再也没有了跟护矿队一决高下的能力。随着日军援军的失败,护矿队在敌后也失去了一支劲敌,现在护矿队就像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喜欢抗日之战将传奇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抗日之战将传奇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重生修正系统 北爷怀里的美强惨,超凶猛!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杏山仙寨 全民觉醒:你管死灵法师叫骑士? 假千金她才是真大佬 一天突破十二境,你跟我退婚? 震惊,国家分配的老公是我死对头 修真大佬在星际时代 我家白毛萝莉真的又软又萌超可爱 都市剧:从相亲拒绝樊胜美开始 斗破之无上之境 柯学:米花大舞台 站上末日之巅 快穿:疯批宿主她野翻了 消失的人 功法现编,我靠催更修仙 重生七零不服就干搬空敌人再打残 戮仙 年代,小医生的精彩人生
经典收藏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 大唐仵作笔记 无敌皇竖子,拥兵百万! 寒门枭龙 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天命储君扫天下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一戟平三国 战卒 三国伏生志 穿越大唐,开局搬空国公府! 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 三国:改变从街亭开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大晋风骨 人间正道:将军梦从救解语石开始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 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 火红大明
最近更新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 凉州血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灭元1399 盛唐大公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呢喃诗章 王凌在明末 乱世边军一小卒 英烈传奇 坏人笔记 1627崛起南海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嘉靖好大儿 对弈江山 风流大宋 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 大明亚皇
抗日之战将传奇 尘土nn - 抗日之战将传奇txt下载 - 抗日之战将传奇最新章节 - 抗日之战将传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