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差点儿被杨少峰给气笑。
每个州县二三十万人?
真是癞蛤蟆打哈欠,你好大的口气!
就现在的大明吧。
表面上来看是有七千多万人,平均到每个州县也差不多有七万人。
问题是这种算法只能存在于纸面上。
现实就是有的州县可能有十万人,有的州县可能连一万人都不到。
别人不清楚这一点,难道你杨癫疯还不清楚?
是不是忘了你当初在宁阳做知县的时候,整个宁阳县才两千来饶事儿了?
所以,人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根本就没人!
李善长直接黑着脸道:“这样儿吧,驸马爷要是有什么办法,能让咱们大明的丁口数量快速增长到两万万人,老夫就去找上位,替你要冠军侯的爵位,如何?”
杨少峰眼前一亮,问道:“当真?”
李善长刚想答应,朱标却赶忙叫道:“不当真!别的事儿都好,就是冠军侯这个事儿不行!”
万一他真有办法呢?
万一真被他想出来办法,让大明的丁口数量快速增长,这冠军侯的爵位到底是给还是不给?
且不他现在已经是瀛国公。
就是历代冠军侯的结局,也注定没人敢把冠军侯给他。
大明冒不起这个险,也承担不起这个损失。
杨少峰满是遗憾的咂吧咂吧嘴,却还是哼了一声,道:“要丁口数量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百姓多生孩子。”
李善长和朱标对视一眼,直接嘲讽道:“就算百姓愿意生,一年也就能生一个出来,难道驸马爷还有别的办法,能让百姓一胎生仨?”
杨少峰微微一怔。
什么叫做让百姓一胎生仨?
你以为本官有那种瞪谁谁怀孕,而且还能一胎仨宝的技能?
杨少峰啧了一声,阴阳怪气的道:“下官确实做不到让百姓一胎生仨,但是却有办法让百姓一年生仨。”
嗯?
一年生仨?
不用怀胎十月?
这是他娘的什么神仙手段?
瞧着李善长和朱标外加胡惟庸都是一脸懵逼的模样,杨少峰当即便得意洋洋的道:“一个青壮,娶一个妻子,一年当然只能生一个。”
“可要是再纳上两个妾呢?”
“一妻两妾,一年生仨,不难吧?”
“要是再多几个妾,岂不是能生得更多?”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李善长和朱标还有胡惟庸三个人顿时有一种目瞪狗呆的感觉。
理论上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大明现有丁口数量七千万,按照一半男丁一半女子来算,差不多就是三千五百万左右。
假设其中有两成男丁正处于婚育年龄,也差不多有七百万。
七百万男丁,每人一妻两妾,一年生仨,明年就能变成两千一百万。
就按照两千万来算。
只要坚持个三五年,大明的丁口数量就能轻松突破一万万。
这个速度可比慢慢增长快得多。
李善长暗自琢磨一番,忽然皱着眉头道:“不对,老夫差点儿又被你给带沟里去。”
略微顿了顿,李善长便又继续道:“假设咱们大明现在正处于婚育年龄的男丁有七百万,每人一妻两妾。”
“也就是,需要足足两千一百万的适龄女子才校”
“问题是适龄的男丁有七百万,差不多也就意味着适龄的女子在七百万左右,或许多一百万,或许少一百万,但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女子比男丁多一千四百万这么邪门的事情。”
“而且你还忽略了一件事情。”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望向李善长。
李善长却是捋着胡须轻笑一声,满脸嘲讽的道:“驸马爷大概是没听过不举这个词吧?”
嗯?
软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
这他喵是去幼儿园的车吗!
杨少峰暗自吐槽,李善长却又继续道:“历朝历代,除了唐明皇那段时期,平常你看哪个朝代有不重生男重生女的?”
“寻常百姓也好,乡贤士绅也罢,又或者是什么达官贵人,往往都不乏溺毙女婴的例子。”
“故而才有凡不举者不得科举为官的规矩。”
随着李善长的话音落下,杨少峰才明白过来,所谓的不举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跟坚不坚的没关系,跟久不久的更没牵扯。
所谓的不举,指的是妇人产下女婴之后,往往会溺毙女婴。
这种情况尤以民间的穷苦百姓居多。
其实来去,还是因为生产力低下给闹的——生男丁的话,别管能不能读书科举,能不能当得上官老爷,最起码代表着家里多了一个壮劳力。
可要是生女儿的话,不光意味着要多养活一口人,更意味着要替女子准备好嫁妆。
敲个黑板。
彩礼这个玩意儿跟聘礼是两回事。
聘礼是娶正妻用的,女方通常要回报数量更多的嫁妆。
比如杨少峰,取两个公主的聘礼也不过两只大雁和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而且这些东西还都是陈忠他们帮忙准备的。
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全加一块儿也不足一千贯钱。
但是老登回过来的嫁妆可就多了去了。
从日常的吃穿用度,再到楠木垂花柱式千工拔步床乃至于棺材,所有嫁妆首尾相连,足足有十里地,这就是所谓的十里红妆,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就这,还没算两座单独的驸马府,以及老登单独再赏赐给杨少峰的那些专属于驸马的东西。
民间婚嫁当然不可能按照这个规格来操办。
但是,民间婚嫁也往往是嫁妆多于聘礼。
像大宋的时候,别民间百姓会因为嫁妆而发愁,就连皇帝也一样会发愁。
至于男方多给聘礼,女方不回嫁妆?
别搞笑了,那他喵的就不叫娶妻!
纳妾?
纳妾是属于买卖,妾的地位比家里的大牲口也强不到哪儿去!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宠妾灭妻是重罪的法。
顺带着还得敲个黑板。
古代纳妾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纳的。
能不能纳得起妾,只是纳妾的一个潜在标准。
真正的硬性规定是“年四十无子者,听纳一妾”。
明白了么。
寻常百姓,四十岁还没有生出儿子的,才允许纳一个妾室。
要是再生不出来,通常情况下就只能明是命中注定无子,官府也不会允许你再纳第二房妾。
哪怕是特殊情况,比如在当地还多少有点儿地位,也需要宗族里的族老们提供证言才能再纳第二房妾。
而且,纳妆还对经济实力有硬性规定,必须得有五分田地才能纳一个妾,以确保能够供养妾室及子女。
即便是皇帝,也只能拥有一位皇后,三位夫人,九位嫔妃,二十七位世妇,以及八十一位御妻。
其中皇后为正式配偶,其余皆属妾室。
综合计算,皇帝可拥有一位正妻和一百二十位妾室。
到了宗室这一层面,如世子、郡王,二十五岁无子可纳二妾,三十岁仍无子可增至四妾;将军、中尉等则依年龄递增名额
(出自《明会典·礼部》)
至于官老爷们……官老爷们另算。
毕竟规矩是规矩,现实是现实。
不让官老爷们纳妾,官老爷们就养书僮嘛。
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奋斗在洪武元年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