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大唐谪仙

首页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明末钢铁大亨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史上最强太子! 大宋小农民 人在红楼,加官进爵 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 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重生野生时代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大唐谪仙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全文阅读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txt下载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59章 早准备,暗中调粮草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李治十分肯定地点头。

"父皇,渊盖苏文虽然年轻,但是极具军事赋,他是领兵打仗的才!

就是和我大唐的一众名将们相比也不落下风!父皇若东征的话,此人绝对是最大的障碍!"

李世民一愣,虽然见过渊盖苏文,但是他还真没将渊盖苏文放在眼里,他万万没想到李治居然给了渊盖苏文这么高的评价!

难道这就是奶爸提前给予的警告,不可视渊盖苏文!

难道渊盖苏文不比大唐的名将差?

那如果有渊盖苏文领军,高丽要攻破新罗岂不轻而易举?

李世民不惊反喜,朗声大笑。

"好啊,朕不怕他渊盖苏文能力强,就怕他太弱!朕倒是更想会会他了,看他是不是真的能比得上朕麾下的名将!

照你这么,新罗肯定会遣使来长安求助了!这事成了啊!"

原来,李世民担忧的是渊盖苏文太年轻、领兵不行啊!

"父皇,儿臣觉得我大唐该早作准备了!"李治笑言。

李世民点赞道,"确实该早作准备了,其实朕早就已经密令往北方调粮了!

也密令火药厂多作准备、多生产火~药。只是,朕若想继续往辽东调粮的话,总得需要一个理由才行!"

那是当然了,这是大规模往辽东调粮,当然不是皇帝他一句话就可以的,还需要三省还有兵部、户部、工部等配合,根本瞒不过别人。

房玄龄、魏怼怼等朝臣肯定就要问一问了,为何要大规模往辽东调粮?

终究,大规模调粮可不是一件事。

李格笑言:"父皇,不如先放出一点风声去,儿臣的商队去了高句丽,这也不是甚么秘密。

就儿臣的商队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高句丽最近不安稳,有动兵的迹象!这样提前做些准备,倒也能的过去!"

要就得含糊些,的含糊些,大家一听肯定是以为高句丽是想对大唐动兵呢!

"对,就得这样!"李世民抚掌笑言。

长孙皇后只是静静的听着,并没有插话,她还不清楚她的九与陛下合谋,让渊盖苏文入毂之事!

"枪厂、炮厂准备的怎么样?"李世民越想越是兴奋问。

这事目前就他和李治、李格知道,而李治又掌着枪炮厂,当然要早作准备。

李治立马自信地道,"父皇,火~炮不用担心,儿臣绝对保证,只要父皇一声令下轰他娘的,儿臣一定就把那城墙轰塌了!"

确实,火~炮厂、火~枪厂,自从设立以来、就一直热火朝干着,因为火~炮和火~枪缺口太大了。

"现在总共有多少火~枪和火~炮?"李世民问。

李治道:"大火~炮大约有五百门,火~枪的话,火~枪厂还有两千余支,加上装配到军中的火~枪,总共有五万余支。"

现在不止神策军有火~枪、火~炮,随着火~炮、火~枪厂制造的火器越来越多,还成立了火~炮师,可以抽调给任何部队出征。

"五百门火~炮,很好,铸造火~炮、火~枪的事可以先放一放了。

弹药一定要准备够,朕要用大~炮把高句丽的城墙轰得稀碎!"李世民满意的点头道。

李治连忙道:"父皇,放心,儿臣已经在准备!另外还可用气球轰炸,从此,下没有我大唐攻不破的城!"

李世民踱步、转悠了这许久,激动的心情终于平静,转身吩咐道:"召房玄龄、长孙无忌觐见!"

这是要商讨调集粮草的事了,这些东西枯燥的很,李治才不愿意在这多呆呢。

李治见礼道:"父皇,儿臣去枪炮厂瞧瞧,先告退!"

李世民满意点头,"嗯,若出兵辽东的话,火器会起到极大作用,你一定要重视,妥善安排好。去吧。"

"陛下既然有政事要忙,那臣妾也告退!"长孙皇后福身道。

李世民点头,他要召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来商讨调集粮草的事,皇后在这里确实不妥。

李治和长孙皇后前后脚走出了大殿,李格、李治在前健步如飞走着,准备直接出宫去。

蓦然身后传来母后声音。

"稚奴!"

李治停住脚步,笑问,"母后,有何吩咐?"

"你过来!"

长孙皇后一边着,一边示意身后的太监和侍女不要跟着,李治惊异跟着长孙皇后来到僻静地方,看这样子母后是有私房话问他。

李治心里很好奇,有甚么话还要避着太监宫女和李格?

李治挠头问,"母后,啥事?"

"你父皇的梦想就是东征高句丽,按理来母后该支持,但是母后又禁不住担心。

你也知道,隋炀帝三次东征,兴师百万都没有打下高句丽,反而落得国败家亡。

稚奴,你觉得你父皇若东征高句丽有几成胜算?"长孙皇后面有忧愁之色,悠悠道。

原来母后担忧这个,征高句丽那是一碟菜啊!

李治十分肯定地回答:"十成!"

长孙皇后一怔,十成?

她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个答案,她觉得李治会八成、九成,却没想到他会十成。

"你不用安慰母后,母后陪着你父皇经历过平靖下之战,见识过不知道多少凶险的场面呢。"长孙皇后嗔怪道。

李治笑言:"母后,早在儿臣制出贞观雷的时候,儿臣就过,灭突厥、平西域、征高句丽,那都是事儿。

儿臣现在有十成把握,可不是为了宽慰母后,而是真的有十足把握;

我大唐兵精粮足,名将如云这种话我就不了。

火器的作用,儿臣也不自吹自擂了,打吐谷浑就是明证!

隋炀帝三征高丽,皆动兵百万,加上征夫更不知道有多少,这才动摇了国本,原因就是国力吃不消。

而我大唐东征高丽就不同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大军,十万、十几万大军足矣,这对朝廷来并不会有多大的负担!

甚至我们神策军参谋部推算,只出动我们神策军六万多人,加上部分辽东边军,就可以取得大胜。

奶爸也,若我大唐出动神策军都不能取得大胜,那儿臣不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撞豆腐?

这奶爸果然风趣,连话都很有意思!

长孙皇后松了一口气、微露笑容,若真如稚奴这么,只动兵十多余万的话,确实不会对朝廷造成负担,即便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动摇国本。

李治跟着道:"而且,母后知道隋炀帝东征和父皇东征最大的不同是吗?"

长孙皇后好奇的问,"是什么?"

李治笑言:"虽然都是御驾亲征,但是皇帝和皇帝不一般啊,论兵法韬略,隋炀帝就是拍马也赶不上我父皇啊,我这不是在拍父皇马屁,这是真的,比真金还真!"

长孙皇后笑了,这话听着很像是拍马屁,但稚奴却的很认真。

这父子俩平常总少不了互怼几句谁更奸诈,倒是很少听到稚奴这样认真的话。

见着长孙皇后笑了,李治诚恳道:"母后,儿臣的都是真的,父皇若东征,当然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把高句丽灭亡了,但是,至少大胜而回,儿臣是有绝对把握的!"

"听你这么一,母后就放心了。"长孙皇后笑言。

……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走进了大殿,却见到皇帝正站在世界地图前出神的站着。

站在世界地图前?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中一动,陛下心里在想甚么?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恭声道,"臣参见陛下!"

"朕准备往辽东调集粮草,召你们来商议一下!"李世民没有回头,一直盯着世界地图看,沉声道。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大吃一惊,往辽东调粮草?

为何要往辽东调粮草?

这太突然,太让人震惊!

"陛下,秋收过后就往辽东调过粮草了,足够应付冬的消耗!不用再往辽东调粮了!"房玄龄恭声道。

"还不够!"李世民终于转过身来,沉声道。

神嘛,还不够?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一愣,神马情况?

粮草怎么还不够呢?

除非,有战事!

想到这里,两人心中一凛。

"高句丽的荣留王不安份啊!"李世民解释,"李格与李治有商队去高句丽,得到确切消息,高句丽正在动兵!"

李格与李治兄弟俩的商队,去了高句丽,这不是秘密,他们都听过。

如果是别人他们还有可能质疑一下,但是既然是李格、李治上报的消息,那他们倒是没有质疑。

这也显出李治、李格的地位来了,要是别人上报,不定他们还要质疑一下。

喜欢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垃圾食品援助蜀汉 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 一胎二宝:误惹天价老公 农门悍妻:状元夫君宠不停 拯救诸天单身汉 顺手牵了个将军大人 震惊,养个电子女友竟是绝世女帝! 我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 快穿:疯批宿主她野翻了 狼少女的异界大冒险 站上末日之巅 镇天鼎 无尽世界直播系统 行行 开局借钱炒股,我成股神你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龙血武魂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皇权旁落?朕用仇恨值铸就无上帝座! 功法现编,我靠催更修仙
经典收藏 待君琢玉 大明天启帝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 三国:改变从街亭开始 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统 什么叫皇宫站起来了?!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一品布衣 他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 开局一辆破三轮,穿越诸天卖盒饭 三国封神策 大明:反推未来,老朱目瞪口呆 崇祯十七年:让我来抢救大明 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 大唐仵作笔记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东汉问情
最近更新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大楚武信君 重生野生时代 大周九皇子 一品将军陈天佑 清末:不开战我搞什么强军 阙宋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小神禹月初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杀敌就变强,我靠杀戮成就绝世杀神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李淳风 唐代秘史 水浒杀好汉就变强:从宰宋江开始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我在大明开医馆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大唐谪仙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txt下载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最新章节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