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的风声呼啸,带着焦灼的硝烟气味灌进喉咙。
高停云带人翻过一片低矮的土埂时,已经看见一股鬼子正疾步扑来,动作干净利落,几乎不做停顿。
这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坡地,只有些低矮的灌木和零星散布的巨石,几乎无险可守。
“快!抢占前面那几块石头!机枪架起来!”
高停云厉声喝道,同时举起步枪向前方隐约可见的土黄色身影开火。
“哒哒哒!哒哒哒!”
拦截队里那唯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迅速喷出火舌,灼热的弹道如同镰刀般扫向正在快速推进的日军队。
冲在最前面的两个鬼子兵应声栽倒。
然而,这股日军反应极快。
遭到迎头痛击的瞬间,他们并未慌乱后撤,而是立刻散开,寻找一切可供掩护的微起伏,
并以精准的三八式步枪点射和掷弹筒进行还击。
子弹“啾啾”地打在岩石上,迸溅出无数火星和石屑,压得高停云和战士们一时抬不起头。
“妈的,这帮鬼子腿脚真利索!”
一个战士刚探头就被密集的子弹压了回来,气得大骂。
日军的迂回速度远超预期,而主阵地那边,宁海指挥的部队尚未完全脱离接触,毕竟这不是溃退,而是有组织的交替掩护后撤,
撤湍队伍尾部还能听到激烈的交火声。
高停云心里清楚,他们必须在这里钉死!
“手榴弹!”高停云大吼一声。
几名战士奋力将拧开盖的手榴弹甩了出去。
“轰!轰!”几声爆炸暂时压制了日军的火力。
“冲!把他们压回去!”高停云知道不能被动挨打,必须主动反冲击,缩短距离,让日军的远程火力优势无法发挥,
否则他们就会被日军放风筝一样挨个点名处决。
“杀啊!”士兵们发出怒吼,从掩体后跃出,迎着日军的子弹发起了冲锋。
这是一场毫无花巧的遭遇战。
双方距离迅速拉近,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遮蔽物。
子弹在空中尖锐地呼啸,不断有人中弹倒下。
士兵们冲锋时几乎毫无保留,许多人根本不做战术规避动作,只是红着眼睛,
一边开枪一边猛冲,用最快的速度扑向敌人!
冲在前面的高停云用手中的中正式步枪枪托猛地撂倒了一个鬼子,
而在他身旁一名手持大刀的战士则被数发子弹击中,
但他凭借着冲锋的惯性,仍嘶吼着将面前一个惊愕的日军曹长的肚子给劈了条口子,
自己也被那曹长的刺刀捅了个对穿!
距离转瞬即至,双方兵力去猛地撞在一起,惨烈的白刃战瞬间爆发。
“铿!嚓!噗嗤!”
刺刀的撞击声、利刃入肉的闷响、垂死的惨嚎和疯狂的怒吼瞬间交织在一起。
高停云是正统同盟军出身,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更擅长的是指挥和正规战法。
十一军的风格也更强调战术配合和在非决死境地下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下的有效杀伤。
本就身材十分壮硕高大的他,眼见一个鬼子兵举着长长的上了刺刀的三八步枪冲来,
他凭借自己的力气,本能地以标准的刺枪术格开一柄刺刀,顺势突刺,结果了对手。
然而,他周围的协约党战士们,却展现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令人血脉贲张又脊背发寒的战斗方式。
他们似乎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名协约党第四团士兵的腹部被刺刀捅穿,他却死死抓住对方的枪管不让鬼子抽出枪来,
让另一名队友从后面杀掉了那鬼子,
还有个身材稍显高大的士兵被两个日军夹击,他的背上已经被刺入了一把刺刀,
他强压住来自后背的剧痛,咆哮着转身抱住另一个鬼子,一口咬在了对方的喉咙上,
最让高停云心神震撼的是,一个身中数刀、肠子都流出来的年轻战士,看着三个鬼子同时向他刺来,
竟咧嘴露出一个染血的、狰狞的笑容,用最后力气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轰!”
一声巨响,硝烟弥漫,残肢断臂飞溅开来。
就在这时,跟着高停云一同赶来拦截日军的协约党三班班长,
一个脸上带着硝烟和血污的汉子,猛地平高停云身边,指着后方急促道,
“高长官!宁团长他们快进山了!您任务完成了,快撤!我们弟兄们还能再拖鬼子一阵子!”
高停云格开一柄刺刀,喘着粗气:“什么胡话!要撤一起撤!”
“兄弟,咱们一块儿撤!”
那班长却咧开干裂的嘴唇,笑了笑,笑容里带着难以动摇的决绝,
“高长官,您是从大后方来的,是有大学问、大能耐的人,是真心来帮我们打鬼子的!
您的仗不应只在这片坡地上,不能折在这里!我们不一样——”
他话音未落,猛地推开高停云,避开一发致命的子弹,继续吼道,
“我们这帮弟兄,哪个身上没背着血海深仇?
村子没了,爹娘没了,活着就是为了今!
能多换一个鬼子,就是给爹娘乡亲报了仇!值了!”
借着鬼子进攻的空袭,他转身面向残余的、几乎个个带赡战士们,声音嘶哑却如同炸雷般响起:“弟兄们!
高长官对咱们好,送了咱们最好的家伙!
今就让高长官看看,咱们协约党的兵,在敌后一样的保家卫国!
没给咱们华夏丢人!
“我命令,五子和狗剩掩护高长官撤离,其他人,掩护大部队后撤,跟鬼子拼了!”
班长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
“冲啊,送狗日的回东洋!”
“换够本了!”
紧接着,又有两处爆起了自杀式的爆炸声。
这些战士根本不在乎自己能活多久,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在倒下之前,
用最极端、最惨烈的方式带走尽可能多的敌人!
日军被打懵了。
他们自诩武士道精神不畏死亡,但也讲究战术和杀伤效率。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疯狂、如此决绝、仿佛生来就是为了赴死一般的军队。
这些华夏士兵竟然与他们当初在其他地方遇到的同盟军不同,
这里的士兵们眼神中的炽热和疯狂让他们感到了真正的恐惧。
一个鬼子兵看着那个拉响手榴弹的战士消失的地方,竟然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脸色苍白。
高停云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眶发热,
平日里所有的理性、计算和战术原则在这一刻被最原始、最悲壮的情感冲得七零八落。
他看着这些视死如归的战士,明白了他们的“活着就是为了这时候”意味着什么。
这不再是简单的“悍不畏死”,
这是一种信仰支撑下的、彻底超越了生死概念的终极战斗意志。
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装备低劣的协约党武装能在强敌环伺、残酷扫荡的敌后坚持下来,并让日军如此头痛。
他们是在用血肉和生命,为身后的战友争取时间,为他们所信仰的事业铺路!
这种觉悟和牺牲精神,带给高停云的冲击远胜于任何猛烈的炮火。
日军的迂回攻势,竟然真的被这支人数处于劣势、打法却极端凶悍的分队,用生命硬生生地阻滞了下来。
白刃战的中心,仿佛形成了一个由鲜血、钢铁和意志构成的死亡漩涡,吞噬着每一个卷入其中的生命。
高停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与翻涌,挺起刺刀,再次杀入战团——
此刻,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合作者,他也成为了这股决死洪流中的一部分。
“走啊!高长官!”班长最后推了他一把,转身拿着步枪冲向了新一轮的鬼潮。
高停云猛地一跺脚,牙关几乎咬碎,最后看了一眼那片用生命燃烧的战场,
嘶哑地低吼一声:“撤!”
他带着两名身材明显更瘦的五子和狗剩,转身向着山林方向疾退而去。
身后,那决绝的爆炸声和喊杀声,为他奏响了一曲最悲壮、最惨烈的撤退号角。
………………
两个月后,豫东,同盟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部。
作战总结大会的气氛庄重而严肃。
巨大的军事地图悬挂在墙上,标注着近期各条战线的敌我态势。
军官们戎装齐整,正襟危坐,听取着各部完成轮换军官的汇报。
轮到高停云汇报时,他站起身,走到台前。
他没有立刻展开写满数据的报告纸,而是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整理某种沉重的情福
与会军官们注意到,这位以冷静理性着称的新生代基层军官,眉宇间似乎多了一些过去未曾有过的、深刻而复杂的东西。
当他开始陈述时,声音平稳,但内容却让所有在场者动容。
他没有过多赘述战术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他在协约党鲁省边区第四团的所见所闻上。
他描述了那支装备简陋、补给匮乏到极点的部队,如何在日军频繁而残酷的扫荡中顽强生存,
他讲述了那些士兵,很多还是半大的孩子,如何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战术与强敌周旋,
他重点描述了那场惨烈的阻击战,那些协约党士兵是如何以一种超越军事操典、超越生死概念的决绝,
用生命扞卫阵地,为战友争取时间。
“……他们的后勤除了我军的输送以外,几乎中断,弹药靠缴获,
粮食常常需要依靠与他们同根生的百姓们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输送。
他们没有友军策应,每一次战斗都是孤军奋战,陷入重围便是常事。”
高停云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但是,我从未见过士气如此高昂的军队!
他们的战斗意志,并非源于优厚的粮饷或精良的装备,而是源于一种……
一种深刻的信仰和对侵略者彻骨的仇恨!
他们是为生存而战,为复仇而战,为他们所坚信的主义而战!”
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诸位,抛开一些事情,我必须客观地,协约党武装的某些作战方式或许显得……
过于惨烈,甚至不计代价。
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决死精神,使得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并成功建立了稳固的敌后根据地。
其基层士兵之坚韧、作战之勇悍、牺牲之无畏,实为我从军以来所见之最,值得我们深切关注并认真研究……”
高停云的报告,细节详实,情感真挚,评价极高而又不失客观。
在整个十一军乃至更高层级的轮换军官报告中,他的这份陈述无疑是最为深刻和震撼的一份。
报告的内容很快超越了师部,被整理后逐级上呈。
数日后,这份报告被摆放在邻十一军军长包国维的案头。
包国维仔细阅读着报告上的每一个字,尤其是关于协约党部队作战精神和生存状态的描述。
他沉吟良久,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击。
最终,他提起笔,在报告上作出了批示:
“此报告内容详实,见解深刻。
协约党部队于敌后极端困苦环境下所展现之惊人韧性、灵活战术及决死作战精神,
确有其独到之处,尤以基层士兵之战斗意志为甚。
此种精神,正乃我革命军人所应具备之核心品质。
着令军部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将其有益之作战经验及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下发至各团、营级单位,组织全体官兵学习研讨。
务必使我十一军将士,既能精通正规战法,亦能汲取此种不畏艰难、誓死抗敌之精神,以全面提升我军战斗力!”
此外,包国维还与徐铁柱商议后,选取其中部分可公开的内容登报宣传。
包国维的态度,无疑是对高停云报告的最高肯定,
也标志着豫省同贸军方高层开始以一种更为务实和客观的态度去支援晋冀鲁豫四省边区协约党武装。
然而,国际与国内战局的演变,从不以个人意志或某一战场的经验为转移。
就在包国维批示下发后不久,一道新的、更为重大的命令从渝城的军事委员会传来。
时值1942年11月,豫省大地饥荒蔓延,灾情已到了最为关键之时。
但战争的齿轮仍在无情转动。
同盟政府正式公开宣布,为保卫华夏唯一的国际援华物资通道——滇缅公路,
统帅部决定组建远征军,即刻入缅,与盟军协同对日作战。
包国维接到的命令是,
第十一军之第二十二师,即刻脱离现有战斗序列,纳入远征军第五军作战序列,全员开赴滇西地区,
向中缅边境指定区域集结,准备出国作战。
新的征程,更为广阔也更为残酷的战场,正在向包国维、金志南、高停云等二十二师的全体官兵招手。
他们刚刚汲取列后血火的经验,转眼便要奔赴异国的丛林,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线,去面对未知的强敌与挑战。
喜欢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