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的龙涎香尚未散尽,帝王的权衡之术已在朝堂之上铺开。李嵩通魔贪腐的罪证确凿,温衡洗刷冤屈已成定局,但御座上的皇帝望着阶下肃立的温衡,眼中却无全然的信任——镇魔司权力过度集中的隐患,经此一役已暴露无遗,他要的从不是单一的忠奸定论,而是皇权稳固的长久平衡。
“传朕旨意。”皇帝的声音威严低沉,打破了大殿的沉寂,“李嵩通魔贪腐、构陷忠良,罪无可赦,判斩立决,抄没家产,其党羽尽数革职查办,永不录用!”
锦衣卫领旨押走瘫软的李嵩余党,殿中百官屏息,静待对温衡的最终裁决。却见皇帝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温衡身上:“温衡虽遭构陷,然魔巢之战确有治军失责、军心涣散之过,且镇魔司权力长期独揽,亦有失察之嫌。免去其偏将之职,恢复镇魔司佥事身份,罚俸三年,戴罪立功。”
温衡心中一凛,虽未被重罚,却也明白这是帝王的敲打——功过不能相抵,权力更不能无制。他俯身领旨:“臣谢陛下恩典,愿受责罚,誓死效忠朝廷。”
不等百官反应,皇帝已抛出核心决策,尽显分权制衡的帝王心术:“镇魔司掌京畿防务、专司抗魔,权力过重易生祸端。即日起,拆分镇魔司兵权,仿唐时三省分权之制,设‘三署分掌’之法!”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皇帝缓缓详解规制,每一条都直指权力制衡:
1. 设统兵署:掌军队训练、日常戍守,由老将出身的兵部侍郎兼任署长,直接对皇帝负责,切断统兵官与地方势力的联结;
2. 设调兵署:掌军令发布、兵力调度,由文官集团举荐的御史中丞兼任,调兵需皇帝御批与调兵署印信双证合一,杜绝私调兵权;
3. 设监军署:掌军纪监察、军饷发放,由皇帝亲信宦官统领,直接向御书房汇报,制衡统兵与调兵两署权力。
原镇魔司掌印一职彻底废除,温衡虽恢复佥事身份,却仅能参与统兵署议事,无最终决策权;李嵩旧部被尽数清除,空缺职位由三派势力分别填补,形成“文武相制、内外相维”的格局。皇帝此举,既清算的奸佞,又削弱了温衡的潜在势力,更将镇魔司兵权牢牢掌控在皇权手中,正是帝王平衡术的精髓——不让任何一方独大,让权力在相互牵制中为皇权服务。
“陛下圣明!”御史台与老臣们率先附和,他们深知这种分权模式能避免权臣专权,符合文官集团利益;武将集团虽有不满,却也因统兵署仍由武将主导而无从反驳。
温衡站在阶下,心中五味杂陈。他洗刷了冤屈,却未能重掌兵权,帝王的“各打五十大板”,让他看清了皇权之下无绝对忠良,只有永恒的制衡。但他也明白,这种拆分虽有掣肘,却也杜绝了李嵩之流再次借兵权谋私的可能,对镇魔司长远发展未必是坏事。
退朝之后,温衡偶遇统兵署新任署长。老将军拍了拍他的肩膀:“温佥事,陛下此举看似削权,实则是护你。你若重掌兵权,朝堂非议必起,不如暂避锋芒,待日后再以战功证明自身。”
温衡颔首致谢,望着宫墙之外的空,眼中恢复了平静。他知道,帝王的平衡术虽让他暂时失去了兵权,却也给了他远离党争、专注抗魔的机会。李嵩已除,兵权已分,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在这新的权力格局中,凭借实力查清雷昆与玄尘的最终勾结,彻底平定魔患。
一场权力的重新洗牌落下帷幕,而魔患未平的隐患仍在。温衡的戴罪立功之路,才刚刚开始。
喜欢合欢宗,从俘获师尊的心开始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合欢宗,从俘获师尊的心开始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