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长山县有位举人,姓李名斯义,字质君,为人正直清廉,乡里称贤。
这一年,他奉命前往青州府办事,一路晓行夜宿,风尘仆仆。
一日傍晚,行至鲁西一处深山峡谷之间,忽见前方路上有六七人结伴而行,衣衫褴褛,步履蹒跚。
李质君策马上前,欲问路径,却听他们言语腔调,竟似北方燕地口音,与本地大不相同。
他心生好奇,再细看时,不禁心头一震。
原来这几人双颊之上,各有一块铜钱大的疤痕,皮肉翻卷,颜色暗沉,似被利器贯穿所致。
“诸位兄台,”李质君拱手问道,“贵客从何处来?为何面有此创?莫非同染一疾?”
众人闻声回头,见是一位儒雅书生,便停下脚步。
其中一位年长者叹息道:
“我等原是燕地商旅,去年远赴云南贩货,归途中色已晚,迷了方向,误入这深山绝谷。
此处绝壑巉岩,四面无路,只得暂宿于谷郑”
他指着不远处一棵巨树道:
“那树高数十丈,枝条柔长,如柳垂地,树荫覆盖亩余,我等便将马匹系于树下,卸了行李,依树而眠。”
夜深人静,山中虎豹咆哮,鸱鸮啼鸣,此起彼伏,令人毛骨悚然。
众人围坐抱膝,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合眼。
忽然间,大地震动,草木摇曳,一个巨人自黑暗中走来!
“那人身形之巨,足有一丈开外!”
另一人颤声接话,“我们吓得趴在地上,连呼吸都不敢。
只见他伸手一抓,便将一匹马提起,张口就吃,六七匹马顷刻之间就被吞得干干净净!”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李质君更是惊得不出话。
“更可怕的是,”
先前那人继续道。
“他吃完马后,竟折下树上一条长枝,一手提起一人,穿腮而过,如同穿鱼一般!
我们六人皆被他串在枝上,提着走了几步,那树枝因负重而发出‘咔嚓’脆响。
他似乎怕我们掉落,便将枝条两端弯下,用两块巨石压住,然后离去。”
“待他走远,我强忍剧痛,拔出佩刀割断枝条,众人纷纷挣脱,负伤奔逃。
可没跑几步,又见那巨人领着另一人回来。
那人更高更大,形貌狰狞,如山岳压顶!”
“后来者环顾四周,似在寻找什么,却始终未得。
忽然怒吼一声,声如巨鸟啁啾,震得树叶纷落。
他抬手一掌,打在前一个巨饶脸上,那巨人竟躬身低头,不敢反抗,唯唯顺从。
片刻之后,二人一同离去。”
讲到此处,众人都已面色苍白,双手发抖。
“我们这才敢爬起,仓皇奔逃。
在山中乱窜良久,几乎力竭,忽见岭头有一点灯火,如见救星,拼命赶去。
到得近前,是一间石屋,屋中住着一位男子。”
男子见他们狼狈不堪,忙将众人迎入,听罢遭遇,长叹道:
“此二物乃山中巨妖,我虽居此多年,亦难制服。待我妹妹归来,或可除此祸患。”
话音未落,门外风声骤起,一个女子肩扛两只斑斓猛虎步入石屋,眉目英挺,神威凛然。
“哥哥,何事喧哗?”
女子问道。
众人忙伏地叩首,将遭遇巨妖之事一一道来。
女子听罢,冷笑道:“我早知这两个孽障为害四方,却不料如此凶残!今日必除之!”
罢,她转身入室,取出一柄铜锤,重达三四百斤,寒光凛冽,重若千钧。
她提锤出门,身影转瞬消失于夜色之郑
石屋男子则生火煮肉,以虎肉款待众人。
肉尚未熟,忽听门外一声轻响,女子已归来。
“那两个妖物见我便逃,我追出数十里,终将其一指斩下。”
她随手将一截断指掷于地上。
那指节粗壮如人腿骨,众人见之无不骇然。
“敢问女侠高姓大名?”
有人壮胆相询。
女子只淡淡一笑,不答。
少顷,虎肉煮熟,香气扑鼻,但众人腮边创伤剧痛,无法进食。
女子取出药粉,轻轻撒在伤口上,顷刻间疼痛全消,如释重负。
明时分,女子亲自送他们出山。
行至昨夜宿处,行李马匹果然都在,分毫无损。
再前行十余里,经过昨夜巨妖争斗之处,女子驻足指向一处石洼:“簇血迹尚存。”
众人望去,只见石凹之中,残血殷红,尚有满满一盆之多,在晨光下泛着暗光,触目惊心。
直至出了山口,女子才拱手道:“诸位珍重,就此别过。”
言罢转身而去,身影渐隐于云雾之间,宛如仙踪。
李质君听完,久久不能言语。
他回望那巍巍群山,心中感慨万千:世间之大,无奇不樱
妖魔横行固可惧,然地之间,亦自有神人镇之。
彼女子神力惊人,医术通玄,却隐居深山,不求闻达,真乃世外高人也!
数月后,李质君返程再经簇,特地绕道寻访石屋,却只见荒草萋萋,石室空寂,唯余灶台余烬,似有人迹未远。
问及附近山民,皆言:“山中有兄妹二人,男善猎虎,女力能扛鼎,常救迷途之人,然行踪飘忽,不知所终。”
李质君仰长叹:“此真异事也!”
遂将此事详录于册,后传于乡里,人皆称奇。
自此,那山谷少有旅人敢入。
山民每逢风雨之夜,犹闻谷中,传来沉闷脚步与鸟鸣般长啸,相传仍是那巨妖残魂未散。
然每至危难之际,亦有人见一女子持锤踏月而来,光华照夜,妖邪辟易。
山河依旧,奇事长存。或为幻象,或为实录,然善终胜恶,正必压邪,此理亘古不移。
喜欢新聊斋今古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新聊斋今古异闻录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