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轰的一声,整个朝堂如同炸开了锅!
百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个统一了西方、疆域可能比现在的大宋还要辽阔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居然……居然是来投降的?!
不是挑衅,不是谈判,是彻彻底底的献土归降!
而且还自认是汉高祖后裔,主动要求汉化?!
这消息太过匪夷所思,以至于许多老成持重的大臣都下意识地怀疑这是不是蒙古饶缓兵之计或者什么惊阴谋!
然而,端坐在御座旁,地位俨然已与皇帝并列的杨过,脸上却露出了一丝预料之中的淡然笑容。
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骚动不安的群臣,声音平静却带着无可置疑的权威:“忽必烈之心,本帅早已知之,其言出于至诚,其行合乎理。此乃命所归,华夏之幸也。”
杨过一锤定音,所有的怀疑和争议瞬间平息。
很快,朝廷正式下旨,昭告下:准蒙古大汗忽必烈所请,接纳其全体部众与所有疆土归附!册封忽必烈为归义王,世袭罔替,赐居汴梁,以其原有部分贵族、官员入朝参政。
同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新接收的北方及蒙古故地,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习汉文,汉语,改汉姓,着汉服,行汉礼,鼓励蒙汉通婚……
当忽必烈率领麾下数十名核心文武官员,在汴梁城外举行盛大的归降仪式,亲自向着城楼上的杨过与宋理宗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时,周围围观的大宋军民,那积压了数十年的恐惧、屈辱、愤懑,在这一刻,彻底转化为了无与伦比的骄傲、狂喜与震撼!
“赢了!我们赢了!”
“蒙古大汗……向我们投降了!”
“是可汗!杨元帅是可汗!”
“华夏万岁!杨元帅万岁!”
欢呼声、哭泣声、呐喊声,汇成一片,声震寰宇,直冲云霄!
许多人激动得相拥而泣,尤其是那些从北方南迁、亲历过战乱痛苦的老人,更是跪倒在地,向着苍叩首,老泪纵横。
他们从未想过,有生之年,竟能看到如此扬眉吐气的一幕!
那个曾经不可一世、差点灭亡了汉家文明的蒙古帝国,其最高统治者,竟然以如此卑微、如此彻底的姿态,臣服在了汉家王朝的脚下!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从繁华的江南水乡,到刚刚安定不久的燕云故地,再到苦寒的东北边陲,无论士农工商,无论男女老幼,无不欢欣鼓舞,激动万分!
对杨过的崇拜与敬仰,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许多地方,百姓们自发地为杨过建立生祠,供奉长生牌位,家中悬挂绘有他形象的画像,焚香祷告,视其为保佑家国平安、带来无上荣耀的活神仙!
“杨圣”、“神武大帝”、“九真龙”等尊号,在民间不胫而走。
自此,持续了数十年的宋蒙战争,以这种谁也未曾预料到的、近乎神话般的方式,彻底落下了帷幕。
一个前所未有的、融合了汉、蒙、藏、回鹘、大理乃至部分西方元素的,疆域横跨欧亚,东起库页岛、西至多瑙河,北抵贝加尔湖、南括中南半岛的庞大统一帝国,正式宣告诞生!
站在汴梁皇宫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气象万千的帝都,以及更远处那片无垠的、已然归于平静的江山,杨过的心中,并无多少激动,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平静。
他知道,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内政的梳理,文化的融合,庞大疆域的管理,乃至那更遥远、更未知的海外世界,都将是这个新生帝国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但无论如何,一个属于他的,也属于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已经来临。
然而,在这幅员万里的版图之上,却有一片高地,如同遗世独立的孤岛,尚未完全纳入帝国的直接治理之下,那便是雄踞世界的屋脊:吐蕃。
昔日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吐蕃各地僧俗势力亦曾迫于兵威,表示过名义上的臣服。
但随着蒙古内乱,尤其是忽必烈率主力东归、西征之后,蒙古对吐蕃的控制力早已名存实亡。
此时的吐蕃,重新回到了那种部落林立、教派纷争、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
萨迦、噶举、宁玛等教派及其支持的地方势力,相互制衡,虽对庞大的东方帝国心存敬畏,偶有遣使朝贡,以示恭顺,但根基上仍保持着高度的自治,并未真正接受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与深度汉化。
杨过对此心知肚明。
前几年,帝国初定,百废待兴,内部整合千头万绪,新收复的东北、蒙古高原乃至部分西域地区,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安抚、治理、同化,实在无暇也无力对地处高原、环境特殊、情况复杂的吐蕃用兵。
故而,对吐蕃采取了羁縻怀柔之策,只要其不主动挑衅,便暂且搁置。
然而,搁置并非遗忘。在杨过的宏图伟略中,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雪域高原,亦是华夏故地,岂能长久游离于王化之外?
更何况,他来自后世的些许记忆碎片,让他对那片土地上长期存在的、极其黑暗腐朽的农奴制度,有着本能的厌恶与警惕。
他知道,那种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农奴如同牲畜般被领主随意买卖、赠与、处罚,毫无人身自由与尊严的制度,可谓是文明之耻,是必须被彻底铲除的毒瘤。
“名义上的臣服,不过是隔靴搔痒,唯有将吐蕃之地,如同中原、如同燕云、如同辽东一般,彻底纳入郡县治理,推行王化,革除陋习,方能保其长治久安,方能令高原生民,亦享太平盛世之泽被。”
杨过在汴梁皇宫的暖阁内,对着巨大的羊皮舆图,对侍立一旁的文云孙、郭靖等重臣沉声道,目光锐利如剑,直指舆图上那片被标注为吐蕃的棕褐色区域。
他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不仅要收复吐蕃,更要彻底改造吐蕃!
废除罪恶的农奴制,摧毁地方土司、寺庙的割据势力,推行汉法,移风易俗,使其真正成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这,绝非靠几道圣旨、几次怀柔封赏就能实现。
没有绝对的武力作为后盾,没有犁庭扫穴的决心,那些盘踞地方、视农奴为私产的僧俗贵族,绝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放弃他们的特权。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