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战略误导
九江的军事会议室内,浓烈的烟草味与凝重的气氛交织。长条桌旁围坐着北伐军东路前敌指挥部的各位高级将领,墙上悬挂的巨幅军事地图上,代表敌我态势的箭头密布。
邓枫坐在桌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今日的议题是讨论下一步北上进攻的路线选择,而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
“目前来看,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陈参谋长手持教鞭,指向地图,“东路沿长江北岸推进,地势平坦,补给便利;中路经黄梅、宿松,可直插安庆;西路走武穴、太湖,山路崎岖但可出奇兵。”
几位师长纷纷发表意见,大多倾向于稳妥的东路。
“邓旅长,你怎么看?”陈参谋长突然点名。
邓枫缓缓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到地图前。他知道,此刻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注视着他,包括那些隐藏在笑容背后的审视目光。
“卑职以为,中路最为可取。”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中路虽然距离最短,但需要强攻敌军重兵布防的黄梅要塞。
邓枫不慌不忙,拿起教鞭点在黄梅的位置:“诸位请看,黄梅要塞看似坚固,实则外强中干。”
他详细分析了黄梅的地形、守军布防和补给线,每一处分析都基于真实情报,却又巧妙地隐去了关键信息。
“据可靠情报,守军主力其实已经秘密东调,留下的不过是虚张声势。”他这句话半真半假——守军确实有所调动,但远未到空虚的地步。
“可是,万一情报有误...”第一师师长刘峙提出质疑。
“那就更需要我们果断出击了。”邓枫从容回应,“若是犹豫不决,等敌军主力回防,反而错失良机。”
他回到座位,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掩饰着内心的波动。这个计划一旦被采纳,将把国民党一部主力引入预设的困境,为其他战线创造战机。
陈参谋长沉吟片刻,看向一直沉默的校长:“总司令以为如何?”
校长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目光锐利如鹰:“邓旅长的分析不无道理。不过...”
邓枫的心提了起来。
“东路也不能完全放弃。”蒋校长缓缓道,“这样,主力仍走东路,但派一个加强旅走中路试探。若真如邓旅长所,再调整部署不迟。”
这个结果虽未完全如愿,但已经达到了枫的最低目标——至少能牵制敌军一个旅的兵力。
“那么,这个试探任务就交给独立旅吧。”蒋校长的下一句话让邓枫心中一震。
“卑职领命。”邓枫起身,声音沉稳。
会议结束后,邓枫正要离开,却被周凤岐拦住。
“邓旅长今日的提议很大胆啊。”周凤岐皮笑肉不笑地,“听你与中路守军的指挥官是旧识?”
邓枫面色不变:“确实。他是我在柏林留学时的同学,正因如此,我才更了解他的用兵习惯。”
这个回答无懈可击。周凤岐眯起眼睛,还想再问,陈诚走了过来。
“云帆,来我办公室一趟。”陈参谋长的语气亲切,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在陈参谋长的办公室里,这位参谋长亲自给邓枫倒了杯茶。
“今日你的提议,确实很有见地。”陈参谋长话锋一转,“不过,你也知道现在军中有些人对你颇有微词。”
邓枫端坐如钟:“清者自清。”
“好一个清者自清。”陈参谋长轻笑,“不过我要提醒你,这次中路进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是情报有误...”
“卑职愿立军令状。”邓枫毫不犹豫。
陈参谋长满意地点头:“去吧,好好准备。”
回到旅部,邓枫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在部署任务时,他特别强调要避开几处“可能埋伏”的地点——这些其实都是他判断敌军真正薄弱的位置。
“旅座,这样部署是否太过谨慎?”罗友胜提出疑问,“既然敌军空虚,为何不直取要害?”
邓枫看着地图,心中苦笑。这位老部下虽然忠诚,却永远也不会明白他真正的用意。
“用兵之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他只能这样解释,“我们要给敌人制造错觉。”
深夜,邓枫独自在办公室推演战局。他精心设计的进军路线,既要看起来合理,又要在关键时刻让部队陷入困境。这种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的感觉,让他倍感煎熬。
更让他担忧的是,这次单独行动意味着他将远离主力部队,这在当前紧张的局势下,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危险。
他取出一张便笺,用密码写下简短的战报:
“已获中路试探任务。计划诱导敌军至预定区域。五日后再联络。”
这封密信将通过明早运送补给的车辆带出去。为了安全起见,他采用了最简短的措辞。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窗前。九江的春夜依旧宁静,但他知道,这份宁静很快就会被打破。
次日清晨,独立旅开拔北上。部队行进在蜿蜒的山路上,邓枫骑在马上,目光扫过两侧险峻的山势。这里确实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可惜他不能这么做。
“旅座,前面就是分水岭了。”侦察连长前来报告,“过了这里,就进入敌军防区。”
邓枫点头,传令全军加速前进。他要给敌人一个错觉:这支部队急切求战,有勇无谋。
当部队抵达黄梅外围时,邓枫故意选择了一处不利的地形扎营。这个举动让罗友胜再次提出异议。
“旅座,这里四面受敌,是不是太冒险了?”
“我就是要让敌人看见我们。”邓枫意味深长地,“有时候,暴露弱点反而是一种策略。”
果然,当晚侦察兵回报,发现敌军侦察活动频繁。邓枫知道,鱼儿上钩了。
他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黄梅要塞的灯火。明,他将率领部队发起一场看似猛烈实则留有余地的进攻。这场表演必须足够逼真,既要让敌人相信北伐军的主力意图在此,又要避免部队遭受太大损失。
“启明...”他轻声自语,“你又要开始走钢丝了。”
夜色中,他的眼神坚定如初。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都必须走下去。因为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每一步棋都关系着无数饶生死,关系着那个他誓死守护的理想。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