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危机解除后的第七,顾魏在整理医疗档案时发现一个异常现象:在疫情最严重的闸北区,有三位患者的中毒症状明显轻于其他人。这三位患者都曾在同一家中药铺——济世堂就诊。
济世堂的坐诊大夫姓吴,行医三十年了。李同志调查后汇报,背景很干净。
顾魏亲自去了济世堂。药铺门面不大,但药材齐全。吴大夫是个清瘦的老人,正在为病人把脉。
顾医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吴大夫起身相迎,动作从容。
顾魏明来意,吴大夫取出处方簿:那几位病人都是湿热体质,我加零特别的药材。
处方上确实比常规药方多了一味地锦草。这种药材很常见,但顾魏注意到吴大夫使用的地锦草炮制方法很特别——要用米酒九蒸九晒。
这是家传的炮制方法。吴大夫解释,能增强药性。
回到实验室,顾魏测试了这种特殊炮制的地锦草,发现它确实能增强解药效果。但更让他惊讶的是,炮制方法与他父亲笔记中记载的如出一辙。
当晚,顾魏再次拜访济世堂。打烊后的药铺里,吴大夫正在整理药材。
吴大夫认识先父顾清源吗?
老大夫的手微微一顿:令尊是位良医。
在顾魏的追问下,吴大夫终于道出一段往事:二十年前,他曾与顾清源共同参与过一个中医药研究项目。项目代号,旨在挖掘古方中的解毒良药。
涅盘计划启动后,这个项目被军方接管。吴大夫叹息,我们都被迫签署了保密协议。
顾魏立即将这个线索告诉魏若来。经过排查,当年参与项目的七位中医,有五人已经去世,一人移居海外,只剩吴大夫还在上海。
烛龙对中医药也很有研究。魏若来分析。
第二,顾魏请吴大夫协助改进解药配方。在炮制药材时,吴大夫无意中起一件事:
上周有个年轻人来买地锦草,指定要九蒸九晒的。是家里老人吩咐的。
这个细节引起顾魏的注意。九蒸九晒的地锦草并不常用,一般人不会特意指定这种炮制方法。
根据吴大夫的描述,魏若来让人绘制了买药饶画像。经过辨认,此人竟是财政局的一名科员。
财政局的科员买特殊药材?李同志觉得蹊跷。
调查发现,这名科员最近行为异常:频繁请假,银行账户有不明资金流入,还在郊区租了一个仓库。
魏若来决定不打草惊蛇,派人暗中监视。第三,监视组报告:科员深夜去了租用的仓库,里面传来制药设备的声响。
突击检查时,仓库里的场景让所有人震惊:这里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制药设备,还在批量生产那种特殊炮制的地锦草。更令人不安的是,角落里堆放着几个贴有实验用品标签的箱子。
我在...在研究新药。科员紧张地解释。
但顾魏在检查设备时,发现反应釜的残留物含有神经毒素成分。这里不仅在炮制药材,还在提取毒素。
在证据面前,科员终于交代:他受一个神秘人指使,大量炮制地锦草。作为回报,对方帮他还清了赌债。
神秘人怎么联系你?
每次都是他联系我。科员,用的都是公共电话。
这个线索又断了。但顾魏在检查查获的地锦草时,有了新发现:这些药材的炮制工艺虽然模仿了吴大夫的方法,但火候掌握得不好,药效大打折扣。
看来他们还没完全掌握这门技艺。顾魏判断。
为了引蛇出洞,魏若来故意放松对科员的看管。果然,第二就有人试图灭口。杀手被当场抓获,从他身上搜出一张当铺的票据。
票据对应的是一块怀表,表盖内侧刻着一个数字:。
这是第七个。魏若来神色凝重,烛龙的成员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顾魏重新翻阅父亲的笔记,在关于项目的记录里,发现参与人员确实编号管理。顾清源是3号,吴大夫是5号。
7号会是谁?
就在这时,吴大夫突然来访,带来一个重要消息:他想起来,当年的7号是个姓陆的药剂师,擅长药材炮制。
陆师傅后来去了南京,就没了消息。
根据这个线索,魏若来立即联系南京方面。反馈很快传来:陆师傅三年前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陆明现在在上海开西药店。
调查陆明的西药店,发现他经常进购一些与业务无关的化学试剂。更可疑的是,他的药店就在科员租用的仓库附近。
要抓捕吗?李同志请示。
再等等。魏若来,看看还有谁会上钩。
监视的第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药店——是之前中毒住院的那个纺织女工的丈夫。他提着一个皮箱,神色慌张。
女工的丈夫很快交代:有人出高价买他妻子的血样,是要做研究。他一时贪财就答应了。
买血样的人长什么样?
戴眼镜,话文绉绉的,像是读书人。
这个描述与陆明完全吻合。看来还在继续研究顾氏血脉的特殊性。
魏若来决定收网。但在抓捕陆明时,发生了意外:他的药店地下室竟然是个型实验室,里面不仅有各种制药设备,还有一整面墙的档案。
档案里记录着数十个饶健康数据,都是这些年的中毒患者。陆明在秘密研究毒素对人体的影响。
你在为谁工作?魏若来审问。
陆明保持沉默。但顾魏在检查实验室时,发现一本工作日志。最后一页写着:
样本7号效果显着,准备量产。
样本7号指的是一种新型毒素。根据日志记载,这种毒素可以通过水源传播,潜伏期长达一个月。
更可怕的是,日志提到投放日就定在一周后。
喜欢顾魏,破晓时相见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顾魏,破晓时相见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