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支持南下的人,一个个开口,瞬间压过了宝座上的洪某人。
洪某人脸色难看至极。
胡豫王想开口,却发现没有人支持洪某人夺回扬州的意见。
最终只能苦笑回应洪某人。
杨东王眼见一边倒的支持自己,另一边中立沉默不语,
便要直接拍板决定。
可一边倒的支持南下,让本来不打算站队的石翼王,都脸色凝重起来。
石翼王皱了皱眉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东王且慢。北伐军刚刚失利,我军士气低落,急需休整。”
“此时贸然南下,与李世安决战,风险太大。我认为应解散部队。”
“一部分继续去两湖战场支援,一部分加强京防御,稳固根本。”
“待时机成熟,再图进取。”他的语气沉稳,透着一股冷静的智慧。
他提这个意见,并非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是不想看到杨东王专权。
他已经感觉到了,杨东王的专权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许多饶不满,担心继续这样下去会导致太平国的分裂。
尤其是洪某人,
他的不满早已经写在脸上。
有了石翼王这个头铁的人开头,
秦燕王犹豫了一下,心翼翼地:“我觉得,翼王所言有理。”
“京乃我国都城,防御至关重要。确实应该加强防御力量。”
“同时,扬州的战略位置也不容忽视,若能夺回扬州,便可牵制清军。”
“如此必定能减轻京的压力。”
“我觉得可以兵分两路,一部分攻打扬州,一部分加强京防御。”
他的声音有些犹豫,
显然在权衡利弊。他不想得罪杨东王,但也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
不过,他话里话外其实都得罪了杨东王,毕竟他明面上的是支持翼王,可实际上是第一个支持王的意见。
洪某人听后大喜,马上跟着附和,现在京的防御力量如何薄弱。
自从放弃了扬州。
清军北大营直接威胁了京。
胡豫王见状,也赶紧表达自己支持洪某饶意思,理由也是差不多。
杨东王目光阴冷地看着众人,心中对石翼王和秦燕王的反对意见极为不满。
石翼王毫不畏惧的与其对视。
燕王则是低头不语。
正当洪某人认为,这次双方各有支持者,算是势均力担
即将不了了之的时候,
杨东王突然浑身颤抖起来,
喉咙里发出含混的嘶吼,随即突然直起腰,沉声道:“朕乃父!”
洪某人闻言,眼睛瞬间瞪的老大,不自觉的握紧拳头,咬紧牙根。
迟疑片刻后,不甘的跪下。
洪某人跪下之后,
王府大殿之内,一群官员,乌压压的跪拜,静候着“父”的旨意。
只有石翼王脸色难看至极,上前一步,作势就要拆穿这一套鬼把戏。
却被眼疾手快的秦燕王拉住了。
使劲的摇头提醒。
最终石翼王无奈,也跟着跪拜。
“父下凡”这一套鬼把戏,
可以是成也风云败也风云。
一开始冯南王被抓,
拜上帝教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就是这一招挽救了局势。
可这一招,
杨东王用过之后,就再也收不住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
一开始还有另一个兄制衡。也有太平军的实际缔造者,冯南王制衡。
可是从父出现开始,
就给太平国埋下了大祸患。
父,地位在王之上!
洪某人用的就是上帝父这一套鬼把戏忽悠人起家的,自然不能否定父。
否定父,就是否定自己。
毕竟,他给教徒宣扬的教义中,他就是奉父之命,来凡间救国的。
他自己能力不足,
靠的是冯南王起家,
靠的是杨东王主持军事。
无奈之下承认了“父下凡!”
可承认了“父下凡” ,保住了局面的同时,也彻底的失去了崇高地位。
一开始只有一个王。
也就是他洪王。
可这么一闹,
杨东王直接借着父下凡的名义,给自己和萧西王获得了王“同等”地位,毕竟,这俩人也是父安排的。
为了平衡,
为了加强领导权威,
他只能抢在杨东王进一步行动之前,抢先给众人封王,一封就是五个。
封王的目的很明确,
可以明确各王的地位和权力,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提前限制杨东王的权利范围。
这一行为,在短时间之内确实起到了重大作用,遏制了杨东王一段时间。
也加强了自己王的地位。
可是随着太平军发展,
南王、西王先后牺牲。杨东王又变成了没有人监管的孙猴子。
父下凡这一套把戏,再次被杨东王拿出来,而且一次比一次过分。
就如现在,杨东王直接以“父”的口吻呵斥道:“秀全儿接旨!”
洪某人一听瞬间暴怒。
抬起头就要起身呵斥。
可看着眼前跪拜一地的文武官员,他只能忍着,“父在上,秀全惶恐!
杨东王却丝毫不顾愤怒的洪某人,继续用父口吻:“尔等愚钝!”
“清妖李世安,乃变数之人!”
“他是异教徒,是国大敌,尔等再不趁机消灭他,将会后患无穷!”
“听朕旨意,马上派军士南下,趁清妖李世安虚弱之际,清除大患!”
完之后,
又是一阵手舞足蹈。
石翼王全程愤怒与煎熬,握紧的拳头青筋暴起,却又缓缓松开。
胡豫王(喃喃自语):“父下凡...这戏码又要唱到几时?”
佐侯陈承瑢站在角落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心中暗想:“杨东王啊杨东王,你就作吧,作得越高,摔得越惨。”
杨东王都已经搬出父下凡了。
这件事已经成为定局。
洪某人虽然万般不愿,却也只能强作镇定:“既然父有旨,朕也不敢不从。东王,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完之后,洪某人再也憋不住怒气,一挥手,宣布“散朝!”。
石翼王见状深深的皱起了眉头,眼看着太平国内讧,他感到深深的无力。
下面的一众高官心思各异。
杨东王却不以为意,高心任命曾立昌为主将,许宗杨、陈仕保为副将。
黄生才为总制。
初期兵力为扬州守军与两湖战场抽调的兵力,共计7500余人。
直接从京杀出。
并且授权沿途可酌情收编军队。
喜欢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