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鸿蒙初分定洪荒
盘古开辟地,清浊二气分判,清者上升为,浊者下沉为地,余威化山川河海,精血育洪荒生灵,此为洪荒之始。彼时地间鸿蒙紫气残存,先神只应运而生,或掌星辰运转,或司山川灵气,以鸿钧、罗睺为代表的先大能,初窥大道法则,于混沌边缘立道统,为后世三劫埋下因果伏笔。
洪荒初始无界域之分,生灵皆以“力”为尊,先巨兽横行四野,先神只各据一方,地间仅影弱肉强食”一规。直至鸿钧于紫霄宫开坛讲道,传“道平衡”之理,收三清(元始尊、通教主、老子)、女娲、接引、准提为徒,始影道统”之念流传。然罗睺逆道而行,以魔染洪荒为己任,引先生灵相互攻伐,鸿钧携众弟子诛罗睺于须弥山,余魔散落洪荒,此为洪荒第一次秩序动荡,亦为龙汉劫之先声。
第一卷:龙汉劫·道魔相争定乾坤
第一章:龙汉劫起缘何由
龙汉劫始于先三族(龙族、凤族、麒麟族)之纷争,实因罗睺余魔暗扰,加先三族皆欲夺“洪荒正统”之名。龙族居四海,掌水域权柄,以祖龙为首,能呼风唤雨;凤族栖不死火山,掌火焰法则,以元凤为尊,可涅盘重生;麒麟族踞中央土,掌大地灵气,以始麒麟为长,能镇地脉气运。三族本各守疆域,却因魔念蛊惑,误认“一统洪荒”方为大道,遂启战端,史称“龙汉初劫”。
彼时洪荒生灵多受波及,先神只或依附三族,或避于深山,鸿钧座下弟子暂隐紫霄宫,观洪荒变局。祖龙率龙族战麒麟族于东海之滨,元凤领凤族攻龙族于南海,始麒麟携麒麟族拒凤族于西岐,三方战火绵延千年,洪荒大地崩裂无数,河水倒流,火山喷发,生灵死伤过半,地间戾气渐生,竟引罗睺残魂再聚,欲借三族纷争重掌洪荒。
第二章:道尊降世平乱局
龙汉劫乱至第七千年,三族皆元气大伤,祖龙失一爪,元凤损一翼,始麒麟断一角,却仍不肯罢战。此时龙宇自鸿蒙空间降生,携玄冥(先水神)降于洪荒中央,龙宇身具鸿蒙盘,能辨道轨迹,一眼识破罗睺残魂作祟之局,遂以鸿蒙力驱散三族魔念,邀祖龙、元凤、始麒麟于昆仑山论和。
龙宇以“洪荒平衡”为引,言“三族各掌一域,共护洪荒,方为长久之道;若再相斗,恐为魔所乘,三族皆亡”。祖龙、元凤、始麒麟观洪荒惨状,亦知再战无益,遂立“三族盟约”:龙族守四海,凤族护南域,麒麟族镇中央,互不侵犯,共诛魔族。龙宇则携玄冥游走洪荒,清剿罗睺残魔,凡遇魔染生灵,皆以鸿蒙力净化,洪荒戾气渐消。
第三章:劫后余波定秩序
罗睺残魂被龙宇封印于九幽之地,龙汉劫终,然洪荒秩序已乱。三族经此劫,族人十存三四,无力再掌洪荒大权,遂渐隐于四海、火山、中央土,仅在洪荒有难时现身。鸿钧于紫霄宫再开讲道,传“因果轮回”之理,命三清广收弟子,立阐教、截教、人教,女娲则因怜洪荒生灵,以黄土造人,人族始现,为洪荒注入新气运。
龙宇与玄冥于东海之滨建起源殿,收先灵材,存洪荒典籍,定“不干涉洪荒主脉,只护秩序不崩”之则。彼时洪荒始影道统”与“族群”之分,先神只多入道统,后生灵或入宗门,或归族群,地间初现“弱而有序”之态,为巫妖劫埋下序章。
第二卷:巫妖劫·人兴族落换纲
第一章:巫妖并起主洪荒
龙汉劫后万年,洪荒灵气复苏,巫族与妖族崛起,渐成洪荒主宰。巫族乃盘古精血所化,无元神却具肉身神通,十二祖巫(帝江、共工、祝融等)各掌一方法则,能搬山填海,以“祖巫殿”为核心,居洪荒大地;妖族乃先灵物所化,具元神擅法术,帝俊、太一(先金乌)于东海建庭,统管上星辰,以“周星斗大阵”护妖族,掌洪荒权。
巫妖二族皆具大能,巫族视妖族“占”为僭越,妖族嫌巫族“占地”为跋扈,再加两族皆欲夺“洪荒正统”,矛盾渐深。初期仅为摩擦,如巫族猎妖、妖族扰巫,后因帝俊之子十日同时出巡,晒死巫族夸父,巫族大巫后羿射落九日,二族战火全面燃起,史称“巫妖劫”。
第二章:两族鏖战毁洪荒
巫妖之战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地相争”,巫族攻庭,妖族守星辰,帝俊以周星斗大阵困祖巫,共工怒撞不周山,断庭柱,洪荒塌西北,地陷东南,河之水倒灌大地;第二阶段“生灵浩劫”,巫妖战火蔓延至洪荒各处,人族因弱,多被战火波及,女娲怜人族,遣弟子护人族迁徙至昆仑山脚下,龙宇亦命起源殿弟子暗中救助人族,防其灭绝;第三阶段“同归于尽”,十二祖巫与帝俊、太一共赴死战,帝俊、太一战死,十二祖巫仅剩玄冥(非起源殿玄冥),后玄冥亦自爆肉身封印妖族余孽,巫妖二族主力尽灭。
此劫过后,洪荒崩裂更甚,原本完整的洪荒大陆碎为数块,部分碎块飘向星域,部分沉入海底,仅余中央大陆(后为修仙界雏形)与块陆地(地球雏形)。地间气运流转,巫妖二族气运渐散,人族因“坚韧求生”获道青睐,气运渐盛,始成洪荒新主。
第三章:人族崛起定新局
巫妖劫终,洪荒秩序几近崩塌,龙宇携玄冥出起源殿,以鸿蒙盘补地裂痕,止河倒灌,又助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定四极,洪荒方得稳定。鸿钧见巫妖落、人族兴,遂传“人族当主洪荒”之旨,命三清、接引、准提助人族发展。
老子立人教,传人族“修身养性”之法;元始尊立阐教,收人族有灵根者为徒;通教主立截教,倡“有教无类”,收人族、妖族余孽为弟子。女娲则常驻人族聚居地,传“耕种、制器”之技,人族始有农耕、手工业,逐渐从迁徙走向定居。龙宇于起源殿编《巫妖劫纪要》,记二族兴衰之因,警示后世“强则必争,争则必亡”,同时命玄空(起源殿史官)记录人族发展,为封神劫埋下伏笔。
第三卷:封神劫·三界六道立新规
第一章:劫起缘于人族乱
巫妖劫后数万年,人族于中央大陆建立夏、商二朝,夏桀施暴政,商汤灭夏建商,初期国泰民安,然传至商纣,商纣受妖狐妲己(罗睺余魔所化)蛊惑,施暴政、害忠良,建鹿台、剖比干心,人族气运渐衰。庭自巫妖劫后,仅余昊、瑶池,仙神稀少,无力统管地,鸿钧遂定“封神劫”,以“夏商更迭”为引,选姜子牙为执行者,立封神榜,收录劫中阵亡仙将、妖修,补庭空缺,同时划分三界六道,定洪荒新秩序。
此时阐教(元始尊)助周(姬发),截教(通教主)助商(商纣),二教因“道统之争”渐成对立。阐教认为“商纣失德,周当兴”,截教主张“道无常,当顺其然”,再加妲己暗中挑拨,二教弟子多入人间,助周伐商或助商抗周,战火从人间蔓延至修仙界,甚至波及庭边缘,封神劫正式爆发。
第二章:三界初分战不休
封神劫主战场分三处:人间战场(周伐商)、修仙界战场(阐截相争)、庭边缘战场(仙神护秩序)。人间战场,姜子牙率周军与商军战于孟津、牧野,阐教弟子哪吒、杨戬等助周,截教弟子闻仲、苏护等助商,双方斗智斗勇,亦有仙术、法宝相斗;修仙界战场,阐教十二金仙与截教通教主亲征,于诛仙阵、万仙阵大战,截教弟子死伤无数,阐教亦有损耗;庭边缘战场,昊、瑶池命星宿部仙将防战火波及庭,龙宇则携起源殿众人(玄冥、帝俊、太一、龙曦等)护地球(人族新聚居地),同时防罗睺余魔再出。
此劫中,诸多仙将、妖修阵亡,如闻仲、黄飞虎、余元等,皆被封神榜收录。截教因“有教无类”,弟子多为妖族或人族旁支,阵亡者远超阐教,通教主亦被鸿钧责罚,闭门思过。阐教虽胜,却也因“择人而教”引道不满,为后世道统变化埋下因果。
第三章:劫终定界立规则
封神劫终,姜子牙于岐山封神,共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补庭空缺,昊、瑶池始能统管界(三十三重)。龙宇以鸿蒙盘划分三界:界(管仙神)、人界(含中央大陆修仙界与地球)、地界(管亡魂),又助平心(后土)建幽冥轮回,设六道(道、壤、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定“亡魂依善恶入六道”之则。
阐教与截教于起源殿和解,元始尊、通教主立“共护修仙界”之约;帝俊、太一于星域建御兽殿,驯星兽护地球周边;龙曦入地球,护华夏先民(人族分支);玄空则合龙汉、巫妖、封神三劫,编《洪荒三劫全史·三界六道卷》,记三劫始末、三界划分、六道规则。鸿钧传三界“守序”之旨,命起源殿为“三界秩序守护者”,独立三界之外,观世护道,洪荒正式进入“三界六道”新纪元。
终章:文脉永续守平衡
封神劫后,三界秩序渐稳:界(昊、瑶池)统管仙神,掌星辰运转;修仙界(阐、截、人三教及各大宗门)传修法,不扰人间;地球华夏先民(龙曦、玄空护持)学农耕、制器、创文字,文明渐兴;地界(平心)掌幽冥轮回,亡魂有序流转;星域(帝俊、太一)驯星兽,护地球安全;起源殿(龙宇、玄冥)存典籍、观秩序,不干涉三界主脉。
玄空编此《洪荒三劫全史·三界六道卷》,非为记杀伐,实为传“平衡”之理:龙汉劫因三族争强而乱,巫妖劫因二族夺正统而亡,封神劫因道统相争而兴,皆为“失衡”所致;三界六道之立,正是“道平衡”之显。愿后世三界生灵,皆以三劫为戒,守秩序、护平衡,使人族文脉永续,三界永宁。
洪荒历三万七千六百年,玄空于起源殿藏经阁书毕。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