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聿川抱着她的手臂几不可查地微微一紧,他没有立刻回头。
只是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一下抱孩子的姿势,借着侧头的瞬间,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扫过福宝提示的方向。
果然,在出站口附近的一根柱子旁,一个戴着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的身影似乎正在看报纸,但姿态有些僵硬。
呵,看来火车上的人在长安还真有同伙啊?
沈聿川的眼神瞬间冷了一分,但脸上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他轻轻拍了拍福宝的背,低声道:“嗯,舅舅知道了。福宝不怕。”
他加快半步,与赵向东并行,用极其自然的声音低声:“赵同志,站口人多,看着点令宁,别挤散了。”
赵向东一愣,立刻警觉起来,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默契地护在了沈令宁的另一侧。
三人顺利走出车站,上了赵向东开来的吉普车。
吉普车行驶在长安城的街道上。
车窗外,古朴的钟楼在视野中掠过,墙体斑驳,却沉淀着历史的厚重。
街道远不如后世宽敞,路面是水泥甚至部分还是柏油碎石,但打扫得干干净净。
最多的就是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汇成一道流动的河流。
偶尔有骡车嘚嘚驶过,拉着沉重的货物,车把式裹着白头巾,脸上刻着风霜。
更让她惊讶的是,远处巍峨的古城墙上,竟隐约可见几个黑点般的人影在移动,旁边似乎还跟着几只羊——那是附近的农户在放牧。
这就是七十年代的长安啊。
福宝扒着车窗,脸紧贴着玻璃,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福宝心中感慨,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闪烁,一切都显得陈旧、质朴,甚至有些简陋,但却有一种后世难以企及的庄重与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都走得慢了些。
“妈妈,大车车少,叮叮车多。”
她用气音嘟囔着,对比着记忆里模糊的汽车长龙和眼前自行车流的差异。
开车的赵向东热情地介绍着:“令宁你看,这就是咱长安的钟楼,明朝那会儿建的,气派吧?
前面拐过去就是东大街,最热闹了……再过两个路口,就到政府大院了。”
沈令宁微笑着点头应和,心思却有一半落在了身旁的沈聿川和刚才车站那个可疑的身影上。
她能感觉到,沈聿川虽然看似放松地靠着座椅,抱着福宝,但他身体的肌肉并未完全松弛,眼神偶尔扫过后视镜和窗外,带着一种职业性的警觉。
沈聿川确实没有放松。车站那个戴鸭舌帽的男人,让他确定自己很可能已经被盯上了。
对方是冲他来的,还是会牵连到刚刚相认、毫无自保能力的堂妹和外甥女?
他必须尽快理清情况。
赵家是安全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车子驶入一个门岗森严的大院,院内绿树成荫,多是三四层高的苏式红砖楼房,显得安静而肃穆。
赵向东停在一栋楼前,率先下车帮忙拿行李。
“到了,令宁,聿川同志,这就是家了。爸妈肯定等急了。”
赵向东笑着引他们上楼。
王秀兰果然早已守在门口,一见到沈令宁和福宝,上前一把就搂住了沈令宁,声音里满是惊喜:“好孩子,可算到了!路上受委屈了!这就是福宝吧?哎呦,奶奶的心肝宝贝哟!”
她又抱过福宝,喜欢得不知怎么才好。
赵长河也站在门口,虽然不像老伴那样外露,但眼中也满是慈祥的笑意:“来了就好,快进屋歇歇。”
面对赵家人真挚的热情,沈令宁一路上的忐忑和拘谨消散了大半,心里暖融融的。
她连忙介绍沈聿川:“干爸,干妈,这位是沈聿川同志,路上多亏了他帮忙。”
沈聿川上前一步,恭敬而不失气度地问好:“赵叔,赵婶,打扰了。”
赵长河目光如炬,打量了沈聿川一眼,心中微动,面上却不显,笑着点头:“沈同志,太感谢你了!快请进,都是自己人,别客气。”
进屋后,王秀兰张罗着倒水洗水果,赵向东安置行李。
沈聿川将那个珍贵的木箱心地放在墙角显眼又不会碍事的地方。
趁着王秀兰带着福宝看糖盒的功夫,沈聿川对赵长河使了个眼色,两人默契地走到了阳台。
“赵叔。”
沈聿川压低声音,语气凝重:“车站有情况。我可能被盯上了。令宁和孩子跟我在一起,我怕会牵连她们。”
赵长河眉头瞬间锁紧,脸色沉了下来:“确定吗?什么人?”
“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八九不离十。是老对手了。”
沈聿川道:“对方见过令宁和孩子,可能会从她们这边寻找突破口。大院安保虽然好,但日常出入难免……”
赵长河沉吟片刻,果决地:“我知道了。这事我来安排。你们安心住下,这几尽量少单独外出。令宁和孩子的事,就是我家的事,绝不会让她们出半点差池。”
他的话语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和不容置疑的力量。
沈聿川心中稍安:“多谢赵叔。”
“一家人不两家话。”
赵长河拍拍他的肩膀,眼神复杂:“你肩负重任,自己更要多加心。需要什么支援,直接跟我。”
两人简短交流后,神色如常地回到客厅。
赵家院灯火通明,饭材香气四溢。
为了迎接沈令宁和福宝,王秀兰使出了浑身解数,炖了鸡汤,烧了红烧肉,炒了时令蔬菜,还特意蒸了白白胖胖的大馒头,桌上摆得满满当当。
除了远在西南戍边的二哥赵向南,赵长河、王秀兰、大哥赵向东一家齐聚一堂。
席间,赵长河看着沈令宁,目光慈祥:“令宁啊,到了这儿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别拘束。你干妈念叨你好久了。”
王秀兰不停地给沈令宁和福宝夹菜,心疼地:“瘦了,在基层辛苦了,多吃点补补。”
福宝很快成了全家的开心果,一点也不认生,嘴甜甜地叫着“爷爷”、“奶奶”、“伯伯”、“伯娘”,把王秀兰喜欢得合不拢嘴,直比家里那几个皮子贴心多了。
喜欢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