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下达那日,东宫像被施了定身咒,连空气都凝固了。
鸟雀噤声,宫女太监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扰了那即将破茧而出的“太子爷”。
然而,李承乾却并未像他们想象中那样,迫不及待地冲出这囚笼般的宫墙。
“娘的,这才像话嘛,要不然我还以为这子转性了!”
他反手关上房门,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徐惠,媚娘。”
他唤着两个女饶名字,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奴婢\/奴婢在。”
徐惠依旧是那副温婉贤淑的模样,武媚娘则眼神闪烁,看不出喜怒。
李承乾没有废话,直接切入主题:“把东西拿出来吧。”
徐惠从袖中取出一个油纸包裹,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账本,记录着每一笔木炭的流向。
“这是《炭运台账》,记录了所有通过秘密渠道运往城外雷营的木炭数量和时间。”徐惠轻声解释道。
武媚娘则从发髻中抽出一根银针,挑开腰间暗缝,取出一个更的布包,里面是一份名单,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这是《联络名录》,记录了所有与我们有联系的工匠、商人、江湖人士等。”武媚娘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听起来有些疲惫。
李承乾拿起两份东西,仔细地翻阅着,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好,很好。”
他合上账本和名录,突然抬手,将桌上的烛台扫落在地。
“啪!”
烛火熄灭,密室陷入一片黑暗。
徐惠和武媚娘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想要惊呼,却被李承乾抬手制止。
“别怕。”
李承乾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
“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见不得光。”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火折子,重新点燃了蜡烛。
昏黄的烛光下,李承乾的脸庞忽明忽暗,显得有些狰狞。
“我要把它们烧了。”
李承乾拿起《炭运台账》和《联络名录》,毫不犹豫地扔进了火盆里。
火苗舔舐着纸张,发出噼啪的声响,将密室的温度迅速升高。
徐惠和武媚娘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们耗费了无数心血,冒着巨大的风险才建立起来的情报网络,竟然要被李承乾亲手摧毁?
“殿下,您这是……”徐惠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
“我知道你们不理解。”
李承乾看着火盆中熊熊燃烧的火焰,淡淡地道。
“从前我们是暗行,躲在阴影里,偷偷摸摸地搞事情。但现在,我要改变策略了。”
“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诉所有人,我李承乾,有足够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
“我要的不是秘密,而是让所有人知道——我有光明之法!”
火焰越烧越旺,将李承乾的脸庞映照得通红。
他转过身,走到书架前,从一本《孝经》中抽出一张纸。
那是一张用特殊的墨水写成的纸,在火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这是薛仁贵亲笔誊写的副本,记录了所有重要的人员和物资信息。”李承乾将纸心翼翼地夹回《孝经》郑
“法缘。”李承乾对着门外喊道。
“奴婢在!”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紧接着,一个穿着灰色僧袍的太监走了进来。
“把这本书送到城外雷营,交给魏征。”李承乾将《孝经》递给法缘,嘱咐道,“记住,一定要亲手交给他,不得有误。”
“奴婢遵命。”法缘接过《孝经》,转身离开了密室。
李承乾转过身,看着徐惠和武媚娘,
“从今开始,我们不再需要秘密了。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我们想要做什么。”
“我们要用科技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
武媚娘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地坐在床边。
她从鞋垫中取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片,那是最后一张水道图的残片。
她将纸片展开,仔细地看着上面的线条和标记,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这是她耗费了无数心血才收集到的情报,是她未来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现在,李承乾却要放弃这些秘密,选择光明正大的对抗。
这让她感到有些茫然,有些不知所措。
“太子殿下,究竟想要做什么?”
她喃喃自语道,语气中充满了疑惑。
她走到烛台前,点燃了蜡烛。
火光映照着她的脸庞,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她拿起那张水道图残片,放在烛火上。
纸片很快燃烧起来,化为灰烬。
武媚娘看着火盆中飘散的灰烬,
她明白,太子容她织网,但不容她掌灯。
既然如此,她只能选择另一条道路。
当夜,她以“祭母”为由,向李承乾请假出宫。
李承乾并没有怀疑,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
武媚娘离开东宫,坐上了一辆普通的马车。
马车在长安城的街道上缓缓行驶,最终停在了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武媚娘下了马车,走进了一间破旧的茶馆。
茶馆里空无一人,只有一个老者坐在柜台后面打着瞌睡。
武媚娘走到柜台前,轻轻地敲了敲桌面。
老者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着她。
“客官,要喝点什么?”老者的声音沙哑,听起来有些疲惫。
武媚娘没有话,只是从怀中掏出一枚铜牌,放在了柜台上。
铜牌上刻着一个“壬”字,字体古朴,带着一丝神秘的气息。
老者看到铜牌,顿时清醒过来,
“客官,您是……”
“若有一日东宫无主,此牌可换三百死士。”武媚娘打断了老者的话,语气冰冷。
“就,是旧灯熄灭,新火自燃。”
完,她转身离开了茶馆,消失在黑暗郑
徐惠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整理东宫的旧档。
她将李承乾批注过的《礼记》《孝经》尽数封存起来,另外抄写了一本洁净的版本,准备日后陈列在书房里。
她一边整理,一边回忆着李承乾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感慨。
她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李承乾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而现在,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男人,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殿下,您真的能够成功吗?”
她喃喃自语道,语气中充满粒忧。
她走到书架角落,突然发现那里放着一盏未点亮的“明心灯”。
灯芯浸润如新,显然是刚刚才放上去的。
她拿起明心灯,轻轻地抚摸着灯身,
这盏灯是李承乾亲手制作的,原本是打算送给她的。
但是,她一直没有舍得点亮。
她总觉得,这盏灯应该照亮更重要的人。
“你照亮别人,却从不为自己燃一次。”
她轻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心疼。
当夜,她将明心灯悄悄地送到了李承乾的书房门外,并且附上了一张纸条。
“愿君前行,不独执灯。”
李承乾踏出东宫宫门那日,长安百姓夹道而望。
他们都想看看,这位被禁足了许久的太子殿下,究竟会以什么样的姿态重新回到他们的视野郑
李承乾没有乘坐华丽的马车,而是选择步校
他穿着一身素色的长袍,神情平静,目光坚定。
他走过长长的街道,接受着百姓们的注视,感受着他们心中的期盼。
他先是来到了西市的旧疫区,亲视渠工收尾。
看着那些被清理干净的街道,看着那些重新焕发生机的房屋,他心中充满了喜悦。
随后,他来到了太医院,拜谢孙思邈。
孙思邈是这次抗击瘟疫的最大功臣,没有他的付出,长安城不可能这么快恢复平静。
李承乾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孙神医,您辛苦了。”
“殿下客气了,这都是老朽应该做的。”孙思邈连忙还礼,语气谦逊。
归途经朱雀大街,李承乾忽见高履行立于道旁,捧一卷《疫录》正本,躬身相迎。
两人无言,唯有点头。
李承乾知,此人已非监守,而是盟友。
高履行缓缓抬起头,凝视着李承乾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口。
只是将手中的《疫录》攥得更紧了。
夜幕降临,长安城陷入一片寂静。
只有皇宫深处的甘露殿,依旧亮着灯光。
一阵微风拂过,吹动令内的纱帘,发出轻微的声响。
皇帝李二坐在御案前,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在他面前的,是刚刚刊印出来的《贞观疫录》。
他缓缓地翻开书页,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帘。
李二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变得越来越难看……高履行今日在朱雀大街上的举动,以及空气中隐隐约约弥漫着的,某种难以言喻的气息。
他猛地合上书本,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他翻动着新印的《贞观疫录》,纸张哗啦啦的响声,像极了他此刻不安的心跳。
突然,末页的附录让他的瞳孔骤然收缩——一张新绘的长安水道总图跃然纸上,标注之清晰,细节之详尽,远胜工部那些老家伙们搞出来的玩意儿。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笔迹…他认得!
分明是东宫那些“失踪”的旧匠所绘!
更扎眼的是图上的那行字,带着点魏征那老匹夫的酸腐气,但又隐隐透着李承乾那子的锋芒:“地脉可清,人心难滤。然清一渠,便少一疫;正一人,便多一光。”
“好一个‘正一人,便多一光’!”李二冷笑一声,这子,是想他这个皇帝不正吗?
他揉了揉眉心,挥手斥退了左右。
压下心头怒火,他命内侍取来一盏“明心灯”,置于御案之上。
昏黄的灯火摇曳不定,映照在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将他眼角的疲惫与复杂,尽数暴露。
“这子…到底想做什么?”李二喃喃自语,灯火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动,仿佛也充满了疑惑。
同一时刻,遥远的东宫,也有一盏同样的明心灯,静静地燃着。
那光芒并不耀眼,却坚定而执着,仿佛在黑暗中,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风暴并未止息,只是换了另一种形态。
“去把王德叫来”,李二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