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晨光刚漫过温泉庄的篱笆,艾草与菖蒲的清香就顺着风飘满了整个庄子。
何青云站在院门口,看着汉子们将捆好的艾草挂在每户的门楣上,青绿色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姑娘啦!”李重阳站在石碾上,手里举着个刚包好的粽子,声音洪亮得盖过了泉水叮咚,“今儿端午,全庄放假一!晚上在后院开流水席,管够!”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爆发出欢呼,孩子们像脱缰的马驹窜向河边,要去摘新鲜的芦苇叶。
妇女们围在一起,手里的彩线在香囊上翻飞,艾草与薄荷的碎末从指缝漏出,香得人鼻尖发痒,连平日里最沉默的王书生都笑开了,捋着袖子要去帮忙杀刚从河里捞的鲜鱼。
何青云笑着往厨房走,刘雨兰已经泡好了三大盆糯米,白胖胖的米粒在清水里泛着光。
“张老三媳妇带来的蜜枣,甜得能粘住牙,”她往糯米里撒着碱面,“包进粽子里,保准孩子们抢着吃。”
后院的空地上,汉子们正支起临时的灶台,一口大铁锅架在石块上,里面咕嘟咕嘟炖着野猪肉,酱油与冰糖的香气漫开来,引得路过的黄狗直摇尾巴。
李老四蹲在旁边处理鲜鱼,刀刃划过鱼鳞的声响清脆利落,片好的鱼片在清水里泛着粉嫩的光。
“凌姐姐,这艾草够不够?”几个年轻媳妇捧着刚采的艾草跑过来,叶片上的露水打湿了衣襟。
凌熙正往卤汤里加香料,当归与枸杞的药香混着肉香,在风里缠成一团:“够啦!再去摘些荷叶来,蒸米粉肉要用。”
午时刚过,流水席的菜就渐渐摆满了长桌。
最惹眼的是那盆红烧野猪肉,块头足有巴掌大,酱红色的汤汁裹着肥瘦相间的肉,油星在阳光下闪着亮,筷子一戳就能看见里面鲜嫩的肌理,咬一口,酱香混着肉汁在舌尖炸开,肥而不腻,带着淡淡的八角香。
旁边的清蒸鲈鱼卧在翠绿的荷叶上,鱼身划着整齐的花刀,里面塞着姜丝与葱段,蒸汽掀开的瞬间,鱼肉的清香扑鼻而来,雪白的蒜瓣肉轻轻一碰就从骨头上脱落,蘸着醋汁吃,鲜得人眯起眼睛,连鱼刺都透着股清甜。
李老四的媳妇端来一大盆糯米排骨,陶罐里的糯米吸足了排骨的汤汁,变得油亮软糯,排骨上的肉轻轻一抿就化在嘴里,带着粽叶的清香。
“这是俺老家的做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何姑娘好吃,让多做些。”
孩子们最爱的是油炸糖糕,金黄的外皮炸得酥脆,咬开时里面的红糖浆流出来,烫得人直咂嘴,却舍不得松口。
还有凌熙做的薄荷糕,绿莹莹的像块翡翠,入口带着清凉的薄荷香,混着糯米的甜,解腻又爽口。
何青云端着刚包好的粽子走来,三角形的粽身裹着翠绿的芦苇叶,用彩线系成好看的结。
“有蜜枣馅的,有咸肉的,”她笑着分给众人,“尝尝看,今年的糯米用温泉水泡过,格外软糯。”
张老三咬开一个咸肉粽,猪油混着糯米的香气在嘴里弥漫,忽然红了眼眶。
自被没入奴籍,他已有十年没吃过像样的粽子,更别这样热热闹闹地和大伙一起过节。
“姑娘,这粽子比俺娘当年包的还香!”他抹了把脸,声音发颤。
酒过三巡,汉子们开始划拳,吆喝声震得枝头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王书生被推到中间,红着脸唱了段江南调,婉转动听的调子混着菜香,引得妇女们跟着轻轻哼唱。
孩子们则举着糖糕追逐打闹,糖渣掉在地上,引得黄狗摇着尾巴跟在后面。
刘雨兰看着满桌的菜,又看看身边笑闹的人群,忽然对何青云道:“这日子,比在白云村时强百倍。”
她夹起块清蒸鲈鱼:“那时候过年才能见点荤腥,哪想过现在能顿顿有鱼有肉,还有这么多人陪着。”
凌熙端来自己酿的杨梅酒,紫红色的酒液在粗瓷碗里晃出涟漪:“尝尝这个,用后山的野杨梅泡的,酸甜解腻。”
她看着张老三媳妇正教丫鬟们包粽子,手指翻飞间,芦苇叶就变成了好看的三角形,忽然笑了。
“你看,这庄子越来越像个家了。”
夕阳西下时,流水席还在继续,最后的甜品是绿豆汤,冰镇过的汤水里浮着颗颗绿豆,上面还撒着些桂花,清甜的香气混着晚风里的艾草香,让人浑身舒坦。
何青云站在院门口,望着满院的笑脸与摇曳的灯笼,忽然觉得这温泉庄的烟火气,比京城任何酒楼的宴席都让人踏实。
她想起刚来时这片荒芜的土地,想起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汉子,再看看眼前这些红光满面、眼里有光的人,心中欣慰。
所谓好日子,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大伙拧成一股绳,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明年端午,”她举杯对众人笑道,“咱们在后山的桃林里摆席,就着花香喝酒,好不好?”
“好!”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惊飞了归巢的鸟儿。
月光爬上篱笆时,宴席的笑声还没散去,混着远处的泉水叮咚,像支唱不完的歌。
喜欢带着超市回古代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带着超市回古代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