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宫内,烛影摇红
“吧。”赵佶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淡漠,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玉如意。
耿南仲的头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金砖地的缝隙里,声音却极力保持着清晰:“启禀太上皇、皇上,老臣愚见。以靖王爷如今的地位,确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然则,王爷麾下能人辈出,多年来,其王府长史、参军、幕僚等一众心腹,虽功勋卓着,却多未蒙朝廷恩赏。不如……由皇上下旨,恩准靖王爷自行提报一份有功人员的名单,朝廷再据此……”
“不。”赵佶干脆地打断了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能让他提。直接由皇上封赏,而且,要赏就得重赏,赏得下皆知,赏得他无话可。”
耿南仲瞬间明了其中关窍——若让杨靖自己提,便是施恩于杨靖,再由杨靖施恩于下属,恩义皆归王府;而由皇帝直接超格封赏,则是子皇恩浩荡,直接施恩于其属下,这是在用阳谋分化、施恩,将王府的骨干转化为朝廷的显贵!他连忙叩首,语气充满了“恍然大悟”的敬佩:“太上皇英明神武,高瞻远瞩!老臣愚钝,未能及万一!此计大善!”
一旁的年轻官家赵恒却有些犹豫,低声对父亲道:“父皇,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让靖王叔心里不舒服,反而有了想法?”
赵佶瞥了儿子一眼,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你不这样做,他现在就很舒服吗?他就真的毫无想法了吗?”这话如同惊雷,让一旁的耿南仲恨不得自己立刻双耳失聪,将身子弓成了一只虾米,心中骇浪滔:家之事,竟已到了如此直白的地步了吗?连最后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都要撕扯殆尽?太吓人了!
赵佶不再看儿子,转而问道:“皇室宗亲里,可有适龄未嫁的贵女?靖王的后院,还是太冷清了些,该添些人气了。”
耿南仲脑中飞速运转,尚未答话,赵佶却似乎自己想起了什么,淡淡道:“有一个人,倒可以先用一用。”
“父皇的是何人?”赵恒忙问。
“崔文远。”
“崔文远?”赵恒对这个名字颇为陌生,“此人有何特别?为何此时提起他?”
“几年前,杨靖尚未有今日之势时,曾在卫州汲县的黑松寨有些纠葛。彼时崔文远正是卫州知府,汲县乃其辖地,因此事受到牵连,差点被彻查问罪。后来,他走了童贯的门路,花了大把银子,又由童贯引荐给了蔡京,蔡京才把他调回京中,现任礼部侍郑”赵佶语气平淡,却将这段恩怨娓娓道来,“据闻,他对那位断了他地方财路、险些让他丢官去职的靖王爷,可是恨之入骨。”
赵恒眼睛一亮:“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如此来,监察御史的职位,倒是很适合他。”
“恒儿,你须记住,”赵佶看着儿子,语气凝重了几分,“你已是皇帝,这朝堂之上,从来玩的就是相互制衡的艺术。水至清则无鱼,人也罢,势力也罢,绝不能让其一家独大。如何平衡,关键还在于你这位执秤之人。”
赵恒若有所思,恭敬行礼:“儿臣谢父皇教诲。”
一道明发下的圣旨,很快便从政事堂颁出,快马传檄四方:
奉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治国之道,在于赏功罚罪,激浊扬清。今靖亲王杨靖,平定江南,克复六州,功在社稷,然王已位极人臣,恩荣已渥,朕心甚慰。念其麾下文武诸臣,辅弼尽力,多有勋劳,岂可湮没不彰?
兹特颁恩赏,以昭激劝:
靖王府长史卢俊义,器识宏远,谋略深沉,辅佐亲王,屡建奇功,特封一等忠勇伯,授兵部左侍郎,政事堂行走;
参军温雅楠,才猷练达,理事明通,保障后勤,厥功至伟,特封一等博望伯,授户部侍郎,政事堂行走;
王府幕僚吴用,机敏多智,筹划周详,特封一等文渊伯,授工部侍郎,政事堂行走;
另,擢升丁志文为户部尚书,总领国用。
其余所有此次江南平叛有功文武员弁,着靖亲王杨靖核实功绩,列名具奏,朕必不吝爵赏!
呜呼!恩出于上,义归于下。尔等其益励忠贞,恪勤职守,共襄盛世,钦哉!
宣和x年x月x日**
-
喜欢大宋枭雄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大宋枭雄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