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站在生态档案馆的露台上,望着香樟林上空展开的全息星图。十七颗试点星的坐标正闪烁着柔和的绿光,星尘草与香樟的基因融合数据在星轨间流淌,像条发光的河流在宇宙中蜿蜒。“队长,联邦议会发来邀请函,想让‘星絮计划’成为跨星际生态公约的范本。”阿哲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手里的全息板上,密密麻麻的签名正不断增加。
林夏的目光落在星图边缘的一颗暗星上——那是尚未被纳入计划的“遗忘星”,二十年前因过度采矿沦为死星,也是祖父林深失踪前最后勘测的星球。她想起周明远日记里的记载:“遗忘星的土壤里藏着最顽强的种子,只是需要一点光。”今,她要带着星脉香樟的幼苗,去赴一场迟到二十年的约定。
飞船抵达遗忘星轨道时,林夏透过舷窗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暗灰色的地表上,竟有零星的绿色在蠕动。着陆后才发现,那是被星尘草信息素唤醒的本土植物,它们的根系正顺着星轨的方向蔓延,像在寻找同类的踪迹。“这就是祖父的‘星芒效应’。”林夏蹲下身,看着星脉香樟的幼苗与本土植物的根系轻轻触碰,“生命会顺着光的方向相遇。”
随行的周星突然指着远处的岩壁惊呼:“那是曾曾爷爷的标记!”岩壁上,用矿物颜料画着的香樟叶依然清晰,旁边的星轨图里,遗忘星的位置被特意圈出,标注着“待唤醒”。林夏用激光刀切开岩壁,发现后面藏着个金属盒,里面是祖父的观测日志和半块铜叶徽章——与档案馆里周明远的那半块恰好吻合。
日志里详细记录了遗忘星的生态修复方案,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照片:祖父与周明远坐在矿道入口,身后的木牌上写着“星芒在此,永不遗忘”。照片背面,祖父用铅笔写着:“当最后一颗星被点亮,我们的约定就完成了。”林夏突然明白,所谓失踪,不过是他选择留在这里,用余生守护未竟的事业。
星脉香樟在遗忘星扎根的第三十,生态监测系统传来喜讯:本土植物的基因开始与香樟同步进化,能在辐射环境中合成新的叶绿素。林夏将这个消息同步至所有试点星,十七颗星球的庆祝灯光同时亮起,在星图上连成完整的星芒图案。第七星区的移民发来全息视频,他们正围着星尘草篝火跳舞,歌声里混着周明远当年记录的溪水声。
联邦议会的授勋仪式上,林夏拒绝了“星际生态先驱”的称号。她站在全息投影的星图前,身后是七名研究员的影像与十七颗星球的守护者:“真正的先驱,是那些在黑暗中埋下种子的人。”她将祖父的铜叶徽章与周明远的拼接完整,投影在议会大厅的穹顶,“这才是最该被铭记的星芒。”
深秋的幽谷,生态档案馆举办了“星芒展”。展品里有周星画的星轨香樟图,有第七星区的星尘草挂毯,有移民们用故乡泥土烧制的星轨陶罐,最引人注目的是“守望者1号”树洞里的木邯—里面存放着从七颗试点星带回的土壤样本,每个样本上都长着一株微型香樟,根系在透明容器里交织成星轨的形状。
林夏在展柜前遇到了那位银发老者的曾孙女,女孩正用星尘草纤维制作新的挂毯,上面绣着最新发现的三颗宜居星。“老师,我们要把挂毯织到宇宙的尽头。”女孩举起半成品,阳光透过纤维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就像曾曾爷爷的,星星会指引方向,树会记住归途。”
冬至前夜,林夏整理祖父的观测日志,发现最后一页夹着张星芒形状的薄荷标本。标本背面,用极细的笔迹写着:“当第一片香樟叶落到星尘草上,就是我们回家的日子。”窗外的香樟林里,周星正带领孩子们布置星轨灯,无数光点在林间流动,像把银河搬进了山谷。
除夕夜,十七颗试点星的全息影像同时出现在幽谷上空。每个星球的守护者都捧着一株香樟苗,齐声唱起改编的《星尘谣》。当歌声落下时,所有的香樟苗同时绽放出白色的花,花瓣上的荧光组成完整的星芒图案,照亮了整个夜空。林夏知道,这是祖父他们等待了二十年的回响。
年初一的清晨,林夏推开档案馆的门,看见朝阳正从香樟树梢升起,将星芒挂毯的影子拉得很长。周星和女孩正在给新栽的星脉香樟挂牌,木牌上写着:“第1001株,献给未来的星星。”风穿过挂满铜叶徽章的走廊,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无数声音在:“我们回家了。”
林夏望着远方正在建设的星际生态学院,年轻的研究员们正扛着设备走进香樟林,他们的制服上,香樟叶与星尘草的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知道,这部关于星与树、光与土的长卷,还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而那些藏在星芒里的约定,那些刻在年轮里的信念,终将像永不熄灭的光,照亮宇宙的每个角落,让每个生命都记得:最遥远的距离,也挡不住想绽放的渴望;最漫长的等待,也熬不过要生长的坚强。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幽谷怨灵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