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献皇帝丁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戊寅年)
春,正月,曹操回到许县。三月,他又打算去攻打张绣。荀攸劝他:“张绣和刘表相互依靠,看起来势力挺强。但张绣是流动的军队,要靠刘表供应粮草,刘表要是供应不上,他俩肯定得闹掰。咱们不如先按兵不动,等机会引诱张绣上钩。要是逼得太紧,他们肯定会互相救援。”曹操没听荀攸的,还是带兵把张绣包围在穰城。
夏,四月,朝廷派谒者仆射裴茂带着诏书,让关中的将领段煨等人去讨伐李傕,把李傕灭了三族。之后,朝廷封段煨为安南将军、閺乡侯。
当初,袁绍每次接到朝廷诏书,只要觉得对自己不利,就想把子弄到离自己近的地方。他派人去劝曹操,许县地势低洼潮湿,洛阳又残破不堪,应该把都城迁到鄄城,这样更安全实在。曹操没答应。田丰劝袁绍:“迁都这事儿,既然曹操不答应,那咱们就该早点想办法拿下许县,把子迎过来,以后做事都借着诏书的名义,就能号令下,这才是上策。不然的话,最后肯定会被别人抓住机会,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袁绍还是不听。正好这时有个袁绍的逃兵跑到曹操这儿,田丰劝袁绍偷袭许县,曹操一听,赶紧解除对穰城的包围往回赶,张绣就带着人在后面追。五月,刘表派兵来救张绣,驻扎在安众,守住险要地势,断了曹操的后路。曹操给荀彧写信:“我到了安众,肯定能打败张绣。”等曹操到了安众,果然前有追兵,后有堵截。但曹操夜里派人在险要处挖了条地道,假装逃跑。刘表和张绣一看,全军出动来追,曹操就派步兵和骑兵从两边夹击,把他们打得大败。过了几,荀彧问曹操:“之前您就肯定能打败敌人,为啥这么肯定呢?”曹操:“敌人截断我回师的路,把我逼到绝境,我就知道这反而能让我们取胜。”张绣追曹操的时候,贾诩劝他:“不能追,追了肯定败。”张绣不听,带兵去追,结果大败而归。贾诩登上城楼对张绣:“赶紧再去追,再打一仗肯定能赢。”张绣道歉:“之前没听您的,才这样,现在都败了,怎么还追?”贾诩:“形势变了,赶紧追。”张绣向来相信贾诩,就收拾散兵又追上去,再次交战,果然得胜回来。张绣就问贾诩:“我用精兵追他们的退兵,您必败;我用败兵去打他们的胜兵,您必赢,结果都跟您的一样,为啥呢?”贾诩:“这很容易理解。将军您虽然会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军队刚撤退,他肯定亲自断后,所以知道追上去必败。曹操攻打将军您,没出啥差错,却突然退兵,肯定是他后方出了事。他打败将军您之后,肯定会轻装快速前进,留下其他将领断后,那些将领虽然勇猛,但不是将军您的对手,所以就算用败兵去打也能取胜。”张绣听了心服口服。
吕布又和袁术勾搭上了,派他的中郎将高顺以及北地太守、雁门人张辽去攻打刘备。曹操派将军夏侯惇去救援,结果被高顺等人打败。秋,九月,高顺等人攻破沛城,抓走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只能单身逃走。曹操打算亲自去攻打吕布,将领们都:“刘表和张绣在后面盯着呢,咱们却去远袭吕布,太危险了。”荀攸:“刘表和张绣刚被打败,不敢轻举妄动。吕布勇猛,但他又依仗着袁术,如果他在淮水、泗水一带纵横驰骋,那些豪杰肯定会响应他。现在趁他刚反叛,军心还没稳,赶紧去打,能打败他。”曹操:“好主意!”这次出征,泰山一带的驻军将领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都归附了吕布。曹操在梁地和刘备碰面,然后一起进军到彭城。陈宫对吕布:“咱们应该主动出击,以逸待劳,肯定能赢。”吕布:“不如等他们来攻,把他们逼到泗水里面。”冬,十月,曹操血洗彭城。广陵太守陈登带着郡里的兵给曹操打先锋,一直打到下邳。吕布亲自带兵和曹操打了好几仗,都输得很惨,只能退回城里死守,不敢再出来。
曹操给吕布写了封信,跟他讲清楚投降和抵抗的后果。吕布害怕了,想投降。陈宫:“曹操远道而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将军您带步兵和骑兵到城外驻扎,我带着剩下的人在城里坚守。曹操要是去打将军您,我就带兵从后面攻击他;曹操要是攻城,将军您就在外面救援。不出一个月,曹操的军队粮食吃完,咱们再出击,肯定能打败他。”吕布觉得有道理,打算让陈宫和高顺守城,自己带骑兵去截断曹操的粮道。吕布的妻子对吕布:“陈宫和高顺向来不和,将军您一出去,他俩肯定不会齐心协力守城。要是出了岔子,将军您以后怎么办?再曹操对陈宫(字公台)就像对亲儿子一样好,陈宫最后都离开了曹操来投奔咱们。现在将军您对陈宫也没曹操对他好,却想把全城、妻子儿女都托付给他,自己带孤军远出,要是出了变故,我还能再当您的妻子吗?”吕布听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偷偷派他的下属许汜、王楷去向袁术求救。袁术:“吕布之前不把女儿给我,他败了也是活该,还来求我干啥?”许汜、王楷:“您要是现在不救吕布,自己也得败。吕布一败,您也得跟着倒霉。”袁术这才整顿军队,给吕布造声势助威。吕布本来怕袁术因为女儿没送去就不出兵,就用绵布把女儿缠在身上,绑在马上,夜里亲自送女儿出城,结果和曹操的士兵碰上了,双方射箭,根本过不去,只好又回城。河内太守张杨一直和吕布关系好,想救他但没办法,就出兵到东市,远远地给吕布造势。十一月,张杨的部将杨丑杀了张杨,想响应曹操,另一个部将眭固又杀了杨丑,带着他的人向北和袁绍会合。张杨这人性格温和仁慈,没什么威严和刑罚,手下有人谋反被发现,他还对着人家哭,然后就原谅了,也不追究,所以才落得这个下场。
曹操挖壕沟包围下邳,时间一长,士兵们又累又乏,曹操就想撤兵。荀攸和郭嘉:“吕布有勇无谋,现在屡战屡败,锐气已经没了。军队都听将领的,将领没了锐气,士兵们也没了斗志。陈宫虽然有智谋,但反应慢。现在趁吕布士气还没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没定下来,赶紧猛攻,就能拿下吕布。”于是曹操引来沂水和泗水灌城。过了一个多月,吕布更困难了,他到城墙上对曹操的士兵:“你们别逼我了,我去向曹公自首。”陈宫:“曹操就是个逆贼,算什么曹公!现在投降他,就像拿鸡蛋碰石头,怎么能保全自己!”
吕布的部将侯成丢了一匹名马,后来又找回来了,将领们凑钱送礼向侯成祝贺,侯成拿了些酒肉先去献给吕布。吕布生气地:“我下令禁酒,你们却酿酒,是不是想借着酒劲儿一起算计我?”侯成又气又怕。十二月癸酉日,侯成和将领宋宪、魏续等人一起抓住陈宫和高顺,带着他们的人投降了曹操。吕布和他的手下登上白门楼,曹军包围得越来越紧,吕布让手下砍了他的头去见曹操,手下人不忍心,于是吕布只好自己下楼投降。吕布见到曹操:“从今往后,下就该安定了。”曹操问:“为什么这么?”吕布:“您一直担心的不就是我嘛,现在我服了。要是让我带领骑兵,您带领步兵,平定下不在话下。”完又转头对刘备:“玄德,你现在是座上客,我是投降的俘虏,他们把我绑得这么紧,你就不能帮我句话?”曹操笑着:“绑老虎不能不紧啊。”完就下令松绑。刘备:“不校曹公您没看到吕布是怎么对待丁原(字建阳)和董卓(太师)的吗!”曹操点头表示赞同。吕布瞪着刘备:“大耳朵,你最不靠谱!”曹操又问陈宫:“公台,你平时总自己智谋过人,现在怎么样?”陈宫指着吕布:“这子不听我的话,才落到这地步。要是他听我的,也不一定会被抓住。”曹操问:“那你母亲怎么办?”陈宫:“我听以孝治理下的人不会伤害别饶亲人。我母亲能不能活命,全在您,不在我。”曹操又问:“那你妻子儿女呢?”陈宫:“我听施行仁政的人不会让别人断子绝孙。我妻子儿女能不能活命,也在您,不在我。”曹操没再话。陈宫请求受刑,完就往外走,头也不回,曹操忍不住为他流泪。最后曹操把吕布、陈宫、高顺都绞死了,把他们的头送到许县的集市上示众。曹操把陈宫的母亲接来,养老送终,还把陈宫的女儿嫁出去,照顾陈宫的家人,比以前更好。前尚书令陈纪和他儿子陈群当时在吕布军中,曹操都以礼相待,还任用了他们。张辽带着他的人投降,曹操封他为中郎将。臧霸自己藏了起来,曹操悬赏把他找到,让臧霸去招降吴敦、尹礼、孔观等人,他们都来向曹操投降。曹操就把琅邪、东海分出城阳、利城、昌虑几个郡,让臧霸等缺郡守、国相。
评论
建安三年是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关键节点,这一年的战事与权谋博弈不仅重塑了中原势力格局,更将乱世中各方势力的战略眼光、军事智慧与人性弱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史册记载的刀光剑影与纵横捭阖,我们能清晰看到三国时代的底层逻辑:实力是根基,谋略是杠杆,而人性的选择往往成为改写战局的关键变量。
战略博弈:远见与短视的生死分野
这一年的战争序幕由曹操与张绣的再度交锋拉开,而荀攸的战略预判成为首场关键博弈的注脚。他精准指出张绣与刘表“相恃为强却终必乖离”的本质——张绣作为“游军”依赖刘表供给,一旦刘表无力支撑,双方联盟必然瓦解。这种基于资源依赖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乱世联媚脆弱性: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然而曹操此时显然被前次战事的恩怨左右,执意急攻穰城,最终陷入刘表、张绣的前后夹击,印证了战略急躁的风险。
与此同时,袁绍集团内部的战略分歧更显致命。田丰提出“早图许,奉迎子”的高瞻远瞩之策,直指“挟子以令诸侯”的核心价值——政治正统性在乱世中是比兵力更稀缺的资源。但袁绍对这一战略机遇的漠视,暴露了其“见利而忘大义,干大事而惜身”的性格缺陷。相比之下,曹操虽在局部战术上一度冒进,却始终牢牢掌控“奉子”的政治优势,这种战略格局的差距,为日后袁曹争霸的结局埋下伏笔。
战场智慧:局势洞察与逆向思维的胜利
安众之战与张绣追击战,堪称三国时期“以奇制胜”的经典案例,而贾诩的军事智慧在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曹操在前后受敌的绝境中,以“夜凿险伪遁”的假象诱敌,利用敌军“遏归师、置死地”的心态,反而激发己方士兵的求生斗志,最终“步骑夹攻大破之”。这种对“归师勿遏”军事原则的逆向运用,体现了曹操对战场心理的深刻把握——绝境往往能催生超常战力,而轻敌则是败亡的开端。
贾诩对张绣追击战的两次预判更显精妙。第一次劝阻追击时,他看透曹操“新退必自断后”的谨慎;第二次力主追击时,又精准把握“曹公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的局势变化。这种基于对手性格与战场逻辑的动态分析,打破了“胜则追、败则退”的常规思维,证明了战争的本质不是兵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局势变量的精准把控。张绣从“精兵追退军而败”到“败卒击胜兵而胜”的反转,恰恰印证了“兵势无常,唯变所适”的军事真理。
人性困局:信任崩塌与决策陷阱
吕布在下邳的覆灭,堪称“人性弱点葬送全局”的典型案例。当曹操大军压境时,陈宫提出“内外夹击断粮道”的可行策略,却因吕布妻子的猜忌而夭折。这段记载中,“宫、顺素不和”的旧怨与“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独舍而归我”的心理阴影交织,暴露出吕布集团的致命缺陷:内部信任的彻底崩塌。在乱世中,联媚稳固性往往比兵力强弱更重要,而吕布既无法调和下属矛盾,又受制于私人情感,其失败早已注定。
吕布本饶性格缺陷更是加速败亡的催化剂。他对侯成“酿酒贺马”的过度反应,将忠诚部将推向对立面,最终导致“成与诸将共执陈宫、高顺而降”;被俘后试图以“将骑助操定下”求生,却因反复无常的过往被刘备一句话否决。这种“勇而无谋、信而不笃”的特质,印证了田丰对袁绍“终为人所禽”的预弄—乱世中,能力若无信誉支撑,终将沦为无源之水。
相比之下,曹操在战后的处置则展现出政治家的成熟。他虽缢杀吕布、陈宫,却“养宫母终其身,嫁宫女,抚视其家”,这种“诛其身而存其恩”的手段,既消除了心腹之患,又以仁德之名收拢人心。而张辽的归降与臧霸等部的收服,则体现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为其日后统一北方积累了人才资本。
历史启示:乱世生存的三大法则
建安三年的历史片段,实则暗藏着乱世生存的底层逻辑:
战略上的远见优于战术上的勇猛:荀攸“缓军待其离”与田丰“奉迎子”的策略,都指向“谋全局者胜”的真理,而曹操、袁绍对战略机遇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了双方的发展轨迹。
信任的建立比兵力的聚合更重要:张绣对贾诩的绝对信任,使其在败军之际反败为胜;而吕布集团的内耗与猜忌,最终导致“上下离心,一败涂地”,印证了“人心齐则泰山移”的朴素道理。
性格决定命运,格局决定结局:曹操在绝境中保持冷静、在胜利后展现仁厚,体现出政治家的格局;吕布勇而无谋、反复无常,袁绍刚愎自用、错失机遇,最终都成为时代的淘汰者。
从穰城之围到下邳覆灭,建安三年的战火硝烟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戈铁马的厮杀,更是人性、谋略与格局的较量。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乱世之中,能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既能洞察局势、又能驾驭人心的强者。而这,正是三国历史之所以穿越千年仍引人深思的核心魅力。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