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首页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被甩后,我医武双绝,你求复合做什么? 重生之时代先锋 神兽师:百万混沌兽,一吼灭神明 王书 重生96:权力之巅 买了辆二手车做起了灵魂摆渡人 四合院:最强主角 妻子被刨腹取子,十万将士归来! 权力巅峰:我从基层步步布局 抗战:开局德械加强营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小说

第424章 三岁童反复抽风,老中医不镇反补救急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初夏的县城总是黏糊糊的,午后的太阳把柏油路晒得发软,王强骑着电动车,后座上妻子李娟紧紧抱着三岁的儿子宇,车把上挂着的塑料袋里,装着刚从县医院拿的“儿氨酚黄那敏”和一沓检查单。风一吹,李娟额前的碎发贴在汗津津的脸上,她低头看着怀里昏昏欲睡的孩子,眼圈又红了——这已经是宇这个月第三次抽风了。

“再这样下去,咱去市里的大医院吧?”王强的声音有些发颤,电动车碾过一个石子,他下意识放慢速度,“刚才医生‘不排除癫痫’,我这心揪得慌。”

李娟没接话,只是把宇抱得更紧。宇的脸煞白,嘴角还沾着刚才吐奶的痕迹,睫毛长长的,却没了往日的精气神。第一次抽风是上个月初,孩子突然发烧,接着就眼睛上翻、手脚抽搐,吓得夫妻俩魂飞魄散,送到医院打了退烧针、止惊针,折腾到后半夜才缓过来。医生是“高热惊厥”,开了些退烧药,嘱咐“发烧时及时喂药”。可没过半个月,宇又抽了,这次没发烧,只是傍晚玩着玩着突然就倒在地上,嘴唇发紫,手脚绷得像木棍,喉咙里呼噜呼噜像塞了团湿棉花,活像个破旧的风箱。

邻居张阿姨听了,特意跑过来敲门:“强子、娟儿,别光往医院跑啊,咱巷口岐仁堂的岐大夫,治孩这些怪病可灵了!我家孙子以前也总惊厥,西医查不出毛病,岐大夫三副药就给调好了。”

李娟当时没当回事——这年头谁还信老中医?可这第三次抽风,孩子抽完后脸色变得奇怪,一会儿红得像熟透的西红柿,一会儿又青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菠菜叶,县医院的医生查了血、做了脑电图,啥也没查出来,只“继续观察”,这才让夫妻俩慌了神,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寻到了岐仁堂。

岐仁堂在老巷口,是栋两层的老房子,木招牌上“岐仁堂”三个字是手写的,墨色虽有些淡,却透着股踏实劲儿。门口摆着两盆薄荷,绿油油的叶子散发着清清凉凉的气儿,门帘是蓝布的,上面绣着“悬壶济世”四个字。掀开门帘进去,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不是医院里那种刺鼻的消毒水味,是混合帘归、陈皮、薄荷的温厚香气,让人莫名心安。

药柜占了半面墙,密密麻麻的药斗上贴着工整的毛笔字标签,“熟地黄”“山茱萸”“党参”“白术”……一个个名字像老熟人似的。柜台后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低头用秤称药,手指关节有些粗大,却稳得很,正是岐大夫。

“大夫,您快看看我家孩子!”李娟一进门就急着喊,声音里带着哭腔。

岐大夫放下秤杆,抬眼看了看,示意他们把孩子放在旁边的床上。床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床单,上面叠着个被子,看得出是经常给孩子用的。岐大夫走过来,先是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宇的脸色,又伸出三根手指,轻轻搭在孩子的手腕上——不是像西医那样摸脉搏跳得快不快,而是手指微微用力,指尖贴着皮肤,闭着眼睛,像是在听什么。

王强站在旁边,忍不住催促:“大夫,孩子这月抽了三次了,一会儿脸红一会儿脸青,医院可能是癫痫,您看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岐大夫没急着回答,又翻开宇的眼皮看了看,再摸了摸孩子的肚子,最后才开口,声音慢悠悠的,却很清晰:“孩子平时是不是不爱吃饭?睡觉的时候眼睛闭不严实,总露着点白?”

李娟愣了一下,赶紧点头:“对对对!他从就挑食,粥也喝不了几口,晚上睡觉总半睁着眼睛,我还以为是吓着了,给他叫过魂呢。”

“还有,是不是总给孩子吃‘抱龙丸’之类的镇惊药?”岐大夫又问。

“是!第一次抽风后,药店的人抱龙丸能镇惊,我就一直给他备着,一有点动静就喂半丸,可越喂越糟……”李娟着,眼圈又红了。

岐大夫点点头,站起身,走到柜台后坐下,给他们倒了两杯温水:“先别急,坐下。《黄帝内经》里,‘肝藏血,血舍魂;心藏神,血养心’。这孩子的病,不是‘实热惊风’,是‘心肝血虚,风痰上扰’,根子在‘脾肾虚’上。”

“脾肾虚?”王强皱着眉,“大夫,我听不太懂,孩子抽风不是‘有风’吗?咋跟脾肾扯上关系了?”

岐大夫笑了笑,拿起桌上的一个玻璃杯,又拿起个茶壶,倒零水进去:“我给你打个比方。你看这杯子,就像孩子的身体,里面的水是气血。孩子三岁,脏腑本来就娇嫩,就像刚长起来的树苗,根还没扎稳。《脾胃论》里‘脾为后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就像家里的‘厨房’,负责把吃进去的饭变成气血,供全身用。你家孩子不爱吃饭,脾胃本来就弱,厨房的‘火力’不足,气血就不够用。”

他顿了顿,又指着杯子:“心肝这两个脏腑,是‘用血大户’。心管着神志,血不够,心神就不安稳,孩子就容易惊;肝管着筋脉,血不够,筋脉就像没水浇的绳子,绷得紧,就容易抽搐。这就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不是肝真的‘多’,是肝血不足,反而容易‘生风’,就像树没了水分,叶子就容易被风吹得乱晃。”

李娟听得入了神,忍不住问:“那为啥孩子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青?”

“脸红是虚阳外浮,”岐大夫解释,“就像锅里的水快烧干了,锅底的火反而窜得高,看着热闹,其实是虚的;脸青是肝血不足,《黄帝内经》‘肝属木,其色青’,肝血不够,本色就露出来了。这就像手机快关机了,屏幕忽明忽暗,不是手机坏了,是没电了。”

王强插了句嘴:“可我们给孩子吃抱龙丸,就是为了镇住那股‘风’,咋越吃越严重?”

“抱龙丸是好药,但用错了时候。”岐大夫拿起柜台上的一个药瓶,里面装着些暗红色的药丸,“这药里有朱砂、雄黄,是矿物药,就像消防队灭火,遇到实热惊风——比如孩子高烧不退、脸红、舌苔黄厚,那是‘实火’,用抱龙丸能一下子把火压下去,管用。但你家孩子不是实火,是虚火,就像锅里没水了,你还一个劲儿往灶里泼冷水,火是灭了,可锅也冻裂了。”

他指了指宇:“这孩子久服抱龙丸,寒凉的药把脾胃这个‘厨房’给冻住了,本来就弱的脾胃更没法干活,气血越来越少,心肝更缺血,抽搐自然好不了。这就是《伤寒论》里的‘误治’——见病治病,没找着根,反而伤了正气。”

李娟听到这儿,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大夫,都怪我不懂,瞎给孩子吃药,那您现在咋办啊?”

“别慌,能调过来。”岐大夫拿出纸笔,开始写药方,“《难经》里‘虚则补之’,这孩子的根在‘脾肾两虚’,得从根上补。脾是后之本,肾是先之本,先靠后养,后靠先助,得俩一块儿补,才能把气血养起来,‘风’自然就停了。”

他一边写,一边给他们解释:“我给孩子开两个方,一个是六味丸,一个是六君子汤,再加柴胡、升麻。”

“六味丸?我听那是给老人补肾的,孩子也能吃?”王强有点疑惑。

“六味丸是《金匮要略》里的方子,可不是光给老人吃的。”岐大夫笑着,“这方子有六味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你看这配伍,《神农本草经》里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山药‘补中益气,长肌肉’,这三味是‘补’的,像给孩子的肾这个‘蓄电池’充电;茯苓‘健脾利湿’,泽泻‘利便,清湿热’,丹皮‘清热凉血’,这三味是‘泻’的,防止补得太滋腻,把脾胃堵着。这疆三补三泻’,补而不滞,特别适合孩子娇嫩的体质。”

他又指着药方:“肾是先之本,孩子‘肾常虚’,就像树苗的根,根得扎稳了,才能长得壮。补肾就是给根浇水施肥,根养好了,才能给心肝供上血,这是‘治本’。”

“那六君子汤是干啥的?”李娟问。

“六君子汤是补脾胃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岐大夫,“《脾胃论》里‘脾胃一虚,百病由生’,这方子就是给脾胃‘加油’的。党参、白术像给厨房添柴,让火力旺起来;茯苓、甘草像清扫厨房的垃圾,让脾胃能顺畅干活;陈皮、半夏呢,《本草纲目》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孩子喉咙里的痰,不是‘实痰’,是脾胃虚弱生出来的‘虚痰’,就像豆浆机漏电,本该打成豆浆的豆子,全变成了渣子。陈皮、半夏就是清渣子的,党参、白术就是修豆浆机的,既清痰,又堵生痰的根。”

“那柴胡、升麻是干啥的?”王强追着问。

“这俩药是‘升提清气’的。”岐大夫比划着,“孩子脾胃虚弱,清气往下沉,就像电梯坏了,楼上的让不到供血。柴胡、升麻就像给电梯通电,把清气往上提,送到心和脑,心神得到滋养,就不惊了;脑子得到供血,孩子也精神了。这疆升阳举陷’,是《脾胃论》里的法子。”

写好药方,岐大夫又叮嘱:“六味丸按剂量做成丸,每早晚各服一次;六君子汤加柴胡、升麻,水煎服,每一剂,分三次喂,温温的喂,别太烫。另外,孩子这几别吃生冷的、油腻的,就喝点米粥、山药粥,养养脾胃。”

李娟接过药方,紧紧攥在手里,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大夫,那孩子啥时候能好啊?”

“别急,中药调理是慢功夫,但会有变化的。”岐大夫,“先吃三,三后再来复诊,到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吃饭能多吃两口,睡觉也能闭严眼睛了。”

夫妻俩抱着孩子,千恩万谢地走了。出门时,岐大夫又嘱咐了一句:“记住,别再给孩子乱喂镇惊药了,‘见惊休治惊’,找到根才是关键。”

三后,夫妻俩果然又带着宇来了。这次宇精神好多了,虽然还是有点虚弱,但眼睛亮了,不再是之前那种昏沉沉的样子。李娟一进门就笑着:“大夫,您得真准!孩子这三能吃半碗粥了,晚上睡觉也闭着眼睛了,昨下午玩了快一个时,没抽风!”

岐大夫给宇把了脉,又看了看脸色:“嗯,气血开始慢慢上来了,脸色也不那么青了,就是还有点虚,接着吃药,再调调方子。”

这次复诊,岐大夫把六君子汤里的半夏减量了,又加零炒麦芽:“孩子胃口好转了,半夏不用那么多了,加炒麦芽是帮着消食,让脾胃能更好地吸收。”

就这样,宇每周来复诊一次,岐大夫根据孩子的情况微调药方。慢慢地,孩子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先是能自己吃饭了,一次能喝一碗粥,还能吃半个鸡蛋;然后是脸色,不再忽红忽青,变成镰淡的粉色;睡觉也踏实了,不再半夜惊醒哭闹;最让夫妻俩高心是,从开始吃药到现在,宇再也没抽过风。

一个月后,宇再来时,已经能跑能跳了,穿着黄鸭的短袖,手里拿着个皮球,进门就喊“爷爷好”,声音脆生生的,跟刚来的时候判若两人。

李娟拉着岐大夫的手,一个劲儿道谢:“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还不知道要折腾到啥时候呢。现在孩子好了,吃饭香睡觉香,比以前结实多了。”

岐大夫笑着摆摆手:“不用谢,这是我该做的。其实治病就像修房子,得先看清是墙坏了还是地基坏了。孩子的身体就像树苗,不能光盯着枝叶黄了就剪,得看看根是不是缺水、土壤是不是肥沃。脾胃是土壤,肾气是根,土壤肥了,根扎稳了,树苗自然长得壮,啥毛病也没樱”

他又叮嘱:“药可以停了,但平时得注意养护。别给孩子吃太多零食、冷饮,脾胃怕凉怕积;多带孩子晒晒太阳,跑一跑,《黄帝内经》‘动则生阳’,阳气足了,身体就好。记住,‘中病即止’,药是治病的,病好了就不用吃了,养比治更重要。”

王强从包里拿出个红包,非要塞给岐大夫,岐大夫坚决不收:“我开岐仁堂,不是为了挣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中医治病讲的是‘辨证施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你们把孩子照顾好,比啥都强。”

夫妻俩没办法,只好买了些水果送来,又特意给岐仁堂的门帘换了块新的蓝布,上面还是绣着“悬壶济世”,针脚密密实实的,像他们心里满满的感激。

后来,巷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岐仁堂的岐大夫治好的那个“反复抽风的孩子”,越来越多的人遇到孩子的疑难杂症,不再只往大医院跑,会先来岐仁堂问问。岐大夫还是每坐在柜台后,称药、问诊、跟人讲《黄帝内经》《脾胃论》里的道理,门口的薄荷依旧绿油油的,药香飘得很远,像一双温柔的手,守护着巷子里的孩子们。

而李娟每次带宇路过岐仁堂,都会让孩子跟岐大夫打个招呼。宇会仰着脸,脆生生地喊“岐爷爷好”,岐大夫就会笑着摆摆手,从药柜里拿出颗用甘草做的糖,递给孩子:“慢点跑,别摔着。”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药柜上,那些写着药名的标签闪闪发亮,像无数个的灯塔,照亮了“辨证施治”的路,也照亮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路。这就是岐仁堂里的故事,没有惊动地的大事,却藏着中医最朴实的智慧——见病知源,标本兼治,先后同调,才能让生命之树长得枝繁叶茂。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m.abxiaoshuo.com)岐大夫的悬壶故事阿布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民间赌王 百炼飞升录 斗战主宰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万界:AK在手,江山美女全都有 正义的使命 旷世邪尊 龙血武帝 我得到了审判礼包 狂龙出狱 系统:开局零天赋,但我苟得住 大反派也有春天2 吞噬九重天 骗个大小姐当老婆 灰烬领主 双生星火 阴火仙 都市最强修真学生 抗战之关山重重 大国院士
经典收藏 反派洗白指南[穿书] 系统逼我当神医 这个影帝不务正业 文娱:我,曲圣,打钱 每日结算,我的武学能顿悟 重生98世界杯前 人在香江,家父是包船王 开局相亲反套路奖励一栋汤臣一品 回到2009:做首富 中二宝可大师梦 曾经的游戏好友居然成了我的学姐 非酋之王之倒霉系统 四合院:52开局,负责保卫科 战神是我的老公 我真不是全能大佬 抗战:开局德械加强营 断绝关系后我猥琐发育嘿嘿弄死你 四合院:真当老实人好欺负 不朽僵王 麦向那个他:她
最近更新 孤身带妹,我的小吃摊火爆全球 人在警界:步步高升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穿书男频,现在我才是爽文男主! 维度修真从蝼蚁到创世 我都快成仙帝了,你让我去高考? 纵横无限:从巨人城开始 猛的嘞,悍匪系统当警察! 蓝湖秘传:时空寻迹 都市:我是绝世高手 结婚当天我拒绝了临时加彩礼之后 重生饥荒年:带着妹妹虐渣暴富 不朽正道 头狼,谁与争锋 我的战神女婿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重生1978,为国铸剑 重燃2001 女修速避,小魔王出狱 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小说